產褥期調理需結合中醫體質辨識與生活習慣調整。根據個體氣血狀態采取溫補或清補策略,可配合藥膳、艾灸及康復鍛煉改善癥狀。
產后體質多呈現氣血兩虛或瘀滯傾向,辨證選用中藥方劑是關鍵。生化湯促進惡露排出,八珍湯側重氣血雙補,四物湯調理血虛效果顯著。飲食宜分階段設計,初期以小米粥、鯽魚湯等清淡流質為主,后期逐漸增加牛肉、黑芝麻等溫補食材。適度進行凱格爾運動與腹式呼吸訓練,配合神闕穴、足三里等穴位艾灸,可增強盆底肌力與促進循環。每日保證7小時有效睡眠,室溫控制在24-26℃避免寒邪入侵。情緒疏導可通過音樂療法與母嬰互動實現。
出現持續發熱、惡露異常或關節疼痛加重時,應及時進行婦科檢查與風濕免疫篩查。服用益母草顆粒、補血益母丸等中成藥需經中醫師脈診確認體質適配性,烏雞白鳳丸適用于特定證型需嚴格遵醫囑。哺乳期用藥需特別注意藥物代謝途徑,避免影響乳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