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數(shù)地區(qū)每到過年的季節(jié),家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逛商場,說到灌香腸南北差異是不同的,南方地區(qū)的香腸都是偏辣口感的,而北方地區(qū)的香腸都是偏咸口味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口感極其豐富,同時以豬肉為原料,再加上調(diào)料,混合調(diào)味,而達到最佳的灌香腸目的,其實很多人在逛商場的時候,也會對用肉的選材方面非常的糾結(jié),一般選擇夾子肉,眉毛肉,里脊肉或是豬后腿肉,灌出來的香腸口感是最好的,注意香腸中盡量不要放肉皮,因為肉皮會影響口感,吃的時候會比較硬。
灌香腸用豬哪里肉好
做香腸一般用夾子肉、眉毛肉、里脊肉和后腿肉,從比例來看,分別為80%、10%、5%、5%。瘦肥肉比例大概8:2或3:7。
灌香腸所用的豬四大部位
1、夾子肉
夾子肉指的是豬前腿和豬身相連的部位,是最受歡迎的。前腿肉偏肥,純瘦肉的平均重量約2.5公斤左右,口感上前腿肉要比后腿肉要嫩一些,烘干煮熟后,要化一些油,香腸吃起來更柔和,入口化渣快。如果想買前腿肉,一般都會說,買點夾心(子)肉(一般都帶皮)。而很少有人直接說,買點前腿肉。但在北方或廣東一帶,前腿肉(夾心肉)是叫“前尖”的。
但是,由于前腿肉的筋較多,做的時候要把筋都剔出來,這有點麻煩。因此大部分人還是也傾向用后腿肉來制作臘腸。
2、眉毛肉
眉毛肉可不是說豬眉毛部位的肉,而指的是位于肩胛骨上的一塊形狀像眉毛的肉。肉質(zhì)和里脊肉類似,顏色略深。這塊肉的特點是瘦肉多,肥肉少,比較適合用來做香腸。用途同里脊肉。前胛肉就叫前臀尖,臀尖緊貼坐臀上的肉,淺紅色,肉質(zhì)細嫩。
3、里脊肉
里脊肉指的是豬牛羊脊椎骨內(nèi)側(cè)的狀嫩肉。都是瘦肉。色澤紅潤,肉質(zhì)透明,質(zhì)地緊密,富有彈性,手按后能夠很快復(fù)原,并有一種特殊的豬肉鮮味。這種做起來的香腸也較干,吃起來硬,化渣慢。處理里脊肉時,一定要先除去連在肉上的筋和膜,否則不但不好切,吃起來口感也不佳。
4、后腿肉
后腿瘦肉多,后腿純瘦肉平均重量在5公斤左右,是前腿瘦肉重量的一倍。肉質(zhì)纖維粗,口感上較硬。用后腿肉做的灌香腸,比眉毛肉、里脊肉硬一些,這樣灌出來的肉緊,不容易化渣。因此,建議將前腿和后腿兩種肉在一起絞碎,肥瘦正好適中。
如果是買后腿肉,有時就直接就說是腿肉,一般都是指后腿肉,而在南北方,叫“后臀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