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而中醫也是中國文化當中的一種,與西醫不同的就是中醫治療的藥物一般都是以調理身體為主,并不會給身體造成多大的傷害。因此,一些中藥材在治療疾病的時候往往會發揮出更好的效果,而且隨著不斷的發展,中醫理論不斷的完善,可以治療更多的疾病。那么,貝母瓜蔞散是什么呢?
貝母瓜蔞散是具有潤燥清肺、理氣化痰之功的方劑,由貝母、瓜蔞、花粉、茯苓、橘紅、桔梗等藥物組成。主治燥痰咳嗽,證見咳嗽嗆急,咯痰不爽,澀而難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等臨床表現。
本方證多由燥熱傷肺,灼津成痰所致。燥痰不化,清肅無權,以致肺氣上逆,咳嗽嗆急;“燥勝則干”(<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燥傷津液,故咯痰不爽、澀而難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為燥痰之佐證。治宜潤肺清熱,理氣化痰。方中貝母苦甘微寒,潤肺清熱,化痰止咳;瓜蔞甘寒微苦,清肺潤燥,開結滌痰,與貝母相須為用,是為潤肺清熱化痰的常用組合,共為君藥。臣以天花粉,既清降肺熱,又生津潤燥,可助君藥之力。痰因濕聚,濕自脾來,痰又易阻滯氣機,無論濕痰抑或燥痰,皆須配伍橘紅理氣化痰、茯苓健脾滲濕,此乃祛痰劑配伍通則,但橘紅溫燥、茯苓滲利,故用量頗輕,少佐貝母、瓜蔞、花粉于寒性藥中,則可去性存用,并能加強脾運,輸津以潤肺燥。桔梗宣肺化痰,且引諸藥入肺經,為佐使藥。全方清潤宣化并用,肺脾同調,而以潤肺化痰為主,且潤肺而不留痰,化痰又不傷津,如此則肺得清潤而燥痰白化,宣降有權而咳逆自平。
本方與清燥救肺湯、麥門冬湯同治燥咳,但主治病機不盡相同,因而立法、用藥亦隨之而異。本方證為燥熱傷肺,灼津為痰所致,故方中以貝母、瓜蔞為主,旨在潤燥化痰,主治燥痰咳嗽、痰稠難咯;清燥救肺湯證為新感溫燥,耗氣傷陰,故方中以桑葉宣肺,配伍石膏清熱、麥冬潤燥、人參益氣,旨在清宣燥熱,主治溫燥傷肺、身熱頭痛、干咳少痰、口渴等;麥門冬湯證為肺胃陰虛,氣火上逆,故方中以大量麥冬配伍半夏、人參,旨在滋陰潤肺,降逆下氣,主治虛熱肺痿、咳唾涎沫等。
<醫學心悟>卷3類中風篇另有一貝母瓜蔞散,較本方少花粉、茯苓、桔梗,多膽南星、黃芩、黃連、黑山梔、甘草,主治痰火壅肺的類中風證,其證雖亦卒然昏倒、喉中痰鳴,但無斜偏廢之候。
一般來說,在臨床上貝母瓜蔞散都是用來治療咳嗽=咽喉干燥等等病癥,如果平時你發現自己的舌苔變白,那么就可以去購買貝母瓜蔞散來治療。此外,對于肺結核患者來說,如果采用西醫的方式治療效果不好,那么也可以試一試貝母瓜蔞散治療,效果是非常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