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中益氣湯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使用到,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的功效,還能調節中氣下陷,起到滋補身體的作用。在以前為了更好的將中藥方流傳下來,會將其編成歌謠,這樣便于大家記住,補中益氣湯也是如此。
補中益氣湯的組成、方歌、功用、主治、配伍意義及應用:
1、組成:黃芪、人參、甘草(炙)、白術、當歸、橘皮、升麻、柴胡。
2、方歌:補中益氣芪術陳,升柴參草當歸身,虛勞內傷功獨擅,亦治陽虛外感因。
3、功用: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4、主治:
(1)脾虛氣陷證:飲食減少,體倦肢軟,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大便稀溏,舌淡脈虛;以及脫肛,子宮脫垂,久瀉久痢,崩漏等。
(2)氣虛發熱證:身熱自汗,渴喜熱飲,氣短乏力,舌淡,脈虛大無力。
5、配伍意義:本方治證系因飲食勞倦,損傷脾胃,以致脾胃氣虛、清陽下陷所致。治宜補益脾胃中氣,升陽舉陷。方中重用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為君藥。臣以人參、炙甘草、白術補氣健脾,以增強黃芪補益中氣之功。血為氣之母,氣虛時久,營血亦虧,故用當歸養血和營,協人參、黃芪以補氣養血;陳皮理氣和胃,使諸藥補而不滯;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陽舉陷,協助君藥以升提下陷之中氣,共為佐藥。炙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補氣升陽、甘溫除熱之功(四君子、補中益氣、參苓白術之別)。
6、應用:
(1)辨證要點:體倦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脈虛軟無力。本方為補氣升陽,甘溫除熱的代表方。
(2)使用注意:陰虛發熱及內熱熾盛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