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來越注重養生的今天,補中益氣湯成為大多數人養生的首選。大家都知道補中益氣湯可以治療許多疾病,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藥養就是特有藥物,以植物類藥物為主,通過特定方法熬制以后對人體的疾病有相當好的恢復作用,是中醫的必備治療方法之一。所以最關鍵是病人的身心調整、思想、生活方式改善、人際關系改善、健康改善。那么補中益氣湯配方是什么?
?補中益氣湯,方出李東垣《脾胃論》。方由炙黃芪15克,人參、土炒白術各12 克,當歸9克,陳皮、炙甘草各6克,柴胡、升麻各3克組成。用時,加水適量,文火緩解,取汁分3次服。上方之制,其旨本于《內經》“損者益之”, “勞者溫之”。因為東垣認為“內傷脾胃,乃傷其氣”,氣傷則中氣不升,或反而下陷。中氣虧損,營血亦弱,遂生火熱。“火與元氣不兩位”,“元氣盛則火自滅”。應補益脾胃之氣,并升舉下陷之氣。故東垣特制此方。
?臨床上,本方多用來治療氣虛發熱,身熱有汗,渴喜熱飲,頭痛惡寒,少氣懶言,脈雖洪大,按之軟弱,或中氣下陷致小便失禁,胃下垂、腎下垂、子宮脫垂、‘陰道前壁脫垂、脫肛、婦女崩漏、久痢久泄及一切清陽下陷等證。所以然者,以方中黃芪益氣為君,參、草補中為經,白術健脾,當歸補血,陳皮理氣,均為佐藥。更用升舉清陽之升麻、柴胡,以為使藥。如此者,則勞倦得之,寒熱自除,氣陷自舉。
?本方現代,’‘泛用于各種虛證,如營養不良、貧血、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腹瀉、慢性痢疾等。用于無力性疾病,如果重癥肌無力、內臟下垂等,效果尤其良好。此外,有人用本方加龍骨、牡蠣治神經衰弱,加菊花、枸杞治視神經萎縮,加葛根治機體失調所致之低熱,并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人用本方加地榆、艾葉、阿膠、生地、烏賊骨來治療潰瘍病出血、子宮功能性出血,取得了顯著之效。有人將此方用來治療白血病、網狀細胞肉瘤、放療引起的直腸反應、垂體前葉功能減退及乳糜尿等,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臨床應用本方的經驗是:1.治心血管神經官能癥引起的短氣不足以息,心悸,入睡困難,用上方加五味子、酸棗仁、夜交藤各9克,數劑即可見效;2.治內臟下垂、子宮垂脫、眼瞼下垂、脫肛等,用上方,黃芪加至45~60克,久服必驗;3.治久痢并損傷脾胃之氣,用上方加葛根 15克,桔梗6克,水煎服,收效頗佳;4.治久瘧不解,又損傷脾胃之氣,用上方加青蒿12 克,柴胡加至18克,效果很好;5.治中氣虧損引起的耳鳴耳聾,用上方加葛根18克,水煎分服,數劑即見著效;6.冶脾胃氣虛所致之小便渾濁,用上方加茯苓15克,甚驗;7.治營養不良性水腫,用上方去升麻、柴胡,加山藥、苡仁、蓮米各15克,水煎服,每獲良效;8.治膿瘡潰后,膿液稀薄,瘡口灰白,久不收口,用本方加烏賊骨9克,芡實18克治之,半月即見大效。
?看了以上對補中益氣湯的介紹,大家都知道補中益氣湯的配方是什么了吧。總之,在熟悉補中益氣湯功效及主治病證的基礎上,再據證加減,靈活化裁,或與它方合用,就可不斷地擴大本方的臨床運用范圍,提高本方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