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賓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常見俞穴之一,坐落于小腿肚里側,當太溪穴與陰谷穴的聯線上,太溪穴上5寸,腓腸肌肌腹的內正下方。下邊討論一下筑賓的精確方位圖和功效,一起來掌握一下。
專有名詞釋意
筑賓。筑,通祝,為慶賀之意。賓,客人也。該穴名喻指足三陰經血氣混和重組后的濕冷水氣從而交于脾經。本穴物質為三陰交傳出的濕冷水氣(足三陰經血氣在三陰交穴混和后既無熱燥之性亦無嚴寒之性),性痛肺金之氣,從而傳到脾經后為脾經所喜氣,本穴受此血氣如待客人,故稱。
筑賓的精確方位圖和功效
標準精準定位:筑賓穴在小腿肚里側,當太溪穴與陰谷的聯線上,太溪穴上5寸,腓腸肌肌腹的內正下方。
功效:筑賓穴屬脾經,坐落于小腿肚里側,是陰維脈之郄穴,為陰維脈氣所發之處;陰維脈主一身之陰絡,源于筑賓,上漲入于少腹,過足太陰脾經,沿脅肋第足厥陰經,故本穴根據陰維脈可調養腎,肝,脾經經氣,醫治脾虛之嘔吐痰涎,肝神經氣失衡之疝氣,陰腫。脾經從肺出,聯絡心臟,與心包經相連,故可滋陰養血,用以醫治顛狂癇證。并可尋經醫治小腿肚里側痛。
筑賓穴怎么找
筑賓穴坐落于小腿肚里側,太溪穴(KI3)直上5寸,比目魚肌與跟健中間。正坐或平臥選穴。
迅速選穴:先尋找太溪穴(座位垂足,由足腳踝向后送到與跟健中間凹處就是太溪穴),直上量7橫指,輕按有酸脹感處就是筑賓穴。
主冶病癥
1.癲癇狂證;
2.嘔吐;
3.疝氣;
4.小腿肚里側痛。
臨床醫學運用:當代常見于醫治精神分裂癥、膀胱炎等。
有關搭配
筑賓穴配膀胱俞、三陰交,有調養下焦,清熱祛濕的功效,主冶尿赤尿疼。
筑賓穴配百會穴、人群中,有醒腦開竅,安神助眠定志的功效,主冶顛狂,癇證。
筑賓配豐隆、公孫、中脘穴、足三里,治嘔吐涎沫。
筑賓配百會穴、前頂、后頂、玉枕,治癲癇嘔吐。
筑賓配陰谷、陰陵泉、太溪穴,治小腿肚里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