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人的胸口部位是有著五臟六腑的,為了保護人的五臟六腑人體長了一個肋骨,我到六腑對人體來說也是尤為重要的,不管缺少其中任何一個器官人體都不能夠正常的生活,有一些人會感覺左胸口左側肋骨下隱隱作痛。
這個位置有幾個臟器,比如說脾,胰腺,胃.但是看你的主訴可能與你的既往史有關.應該考慮.胃癌的癌前疾病是一個臨床概念,這些疾病之所以稱為癌前疾病,是因為患這種疾病的人群較其他人群有較多的機會患胃癌。但必須提到,患有這些癌前疾病并不意味著將來都能發展成癌,癌變的僅僅是其中部分病例。當前受到臨床工作者重視的癌前疾病有以下幾種。
1.1慢性萎縮性胃炎
動物實驗已經證明亞硝胺確可致癌。在慢性萎縮性胃炎時,由于胃酸偏低而有利于硝酸鹽還原菌的繁殖,使食物中廣泛存在的
硝酸鹽轉變還原為亞硝酸,它與胺結合成易致癌的亞硝胺。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竇炎,發展成胃癌的可能性更大,但所需要的時間較長。有人曾隨訪觀察在慢性萎縮性胃炎中約有10%發生胃癌,尤其是萎縮性胃竇炎伴有腸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該處易發生癌變。一般認為,腸化生Ⅱ型或不完全型,似結腸黏膜和杯狀細胞,分泌的是硫化粘蛋白,易發生癌變。
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程遷延,部分患者有消化不良表現,即有上腹部飽脹不適(特別在餐后),無規律性的腹疼、噯氣、反酸、惡心嘔吐等,這些癥狀并無特異性。其大多無明顯體征,有時可有上腹部輕壓痛等。胃體胃炎嚴重者可有舌炎及貧血。
1.2胃息肉
胃息肉有增生型和腺瘤型兩種。其后者是罕見的,據有關資料統計在8735例尸檢中,其發生率為0.29%,在8000例胃手術中,僅發現1例。胃腺瘤型息肉易惡變,文獻統計約有20%腺瘤型息肉轉變為胃癌,尤其是多發性息肉式2cm以上的息肉癌變的傾向隨之
增多,常被認為是癌前疾病。息肉通常發病年齡較大,在55~75歲之間較多,多見于男性,早期癥狀常常是上腹部輕微疼痛與不適,如較大的息肉阻塞于幽門管或滑入十二指腸,則出現幽門梗阻癥狀,因為此類病人常伴有胃酸缺乏或低下,因此惡心、厭食、消化不良、體重下降、腹瀉等常較明顯。如息肉表面有糜爛、潰瘍可發生間歇出血。
1.3胃潰瘍
多數臨床及病理工作者認為部分胃癌可由胃潰瘍惡變而來,但發生率低,據上海和北京某些病理科的報告,由胃潰瘍惡變的胃癌為1%~5%。癌變發生于潰瘍邊緣。慢性胃潰瘍,年齡在45歲以上,癥狀變得頑固,而經一個月左右之嚴格的內科治療無效,且同時糞便隱血試驗轉為陽性者,應考慮潰瘍有癌變可能,需要作進一步檢查,在潰瘍邊緣作多點活檢,明確潰瘍的性質。
1.4殘胃
胃切除術后的殘胃其癌變率較正常人群高二倍,一般需要15~30年時間,因為術后的膽汁反流多引起胃萎縮性胃炎,構成癌變基礎,加之因缺酸而細胞異常繁殖,助長致癌物質如二級胺或亞硝酸鹽轉變成亞硝胺的形式,膽汁中的膽酸鹽本身也有致癌作用。因此,殘胃亦視為癌前疾病。
1.5惡性貧血
可以導致萎縮性胃炎,其中胃體萎縮性胃炎與胃癌發病有一定的關系,有人定期觀察211例惡性貧血者,發現胃癌的發病率達8%,也有報道此病發生胃癌的較同齡沒有此病的高4倍,但我國惡性貧血者較少,故不構成國人胃癌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