汆是我們生活中常常使用的一種烹飪方法,主要是指把食材放進熱水中過渡一下,不僅可以起到鎖住食材養分的作用,也可以防止食物變黃變黑,影響美觀。在制作很多菜式時,都可以使用這種烹調方法,尤其是在做雞蛋醬油時,醬油的性質很容易吞噬雞蛋原有的口味和營養價值,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下雞蛋醬油汆的做法。
用料 雞蛋 2 青椒 三根 蔥姜 醬油 根據吃的人數而定
醬油汆兒面的做法
炒雞蛋完成后,鍋底余油放入蔥姜和青椒絲。炒雞蛋沒拍,省略了。
青椒絲炒軟后放入醬油。關于醬油要啰嗦幾句,近些年來國內的醬油都是勾兌的不是釀造的。故:醬油的好壞直接關系著醬油汆兒的質量。我這次選的是韓國清凈園的釀造醬油。味道跟小時候的一樣。
最后放入雞蛋。(因為雞蛋放早了就會吸收很多醬油,這樣的話會太咸)
出鍋。
醬油汆兒放入過水后的面條兒里。冬天吃鍋挑兒更棒。現在有點兒期待冬天了。面碼兒隨意,依個人口味兒。我自己比較喜歡豆芽菜、白菜葉兒、青蒜、芹菜末兒、黃瓜絲等等。
拌好了---開吃!
小貼士
簡易版的有只放蔥姜,先將姜末兒煸炒香后,放入蔥花煸炒。最后放入醬油,出鍋。另一版本我個人更喜歡:醬油放炒菜鍋里煮熟,(開鍋將行)盛入碗中備用,另起油鍋,7成熱下入花椒,別炸糊,起鍋澆入備用的醬油碗里。特別好吃
不能吃雞蛋的五類人
1、蛋白質過敏者
一般食物過敏最主要是對食物中的蛋白質過敏,有些人吃了雞蛋后出現胃痛或斑疹,就是對雞蛋過敏的反映。
雞蛋的蛋白質具有抗原性,與胃腸黏膜表面帶有抗體的致敏肥大細胞作用,即可引起過敏反應,出現胃痛或腹痛、腹瀉、斑疹等過敏癥狀。
2、高熱患者
當人胃口不佳吃不下東西、體虛或生病時,總認為吃顆雞蛋可以補補元氣。不過,發熱患者是不宜吃雞蛋的,雞蛋是一種高蛋白食品,人體對雞蛋的吸收率很高,能夠達到99%以上。人吃了雞蛋之后,雞蛋中的純蛋白質物質會產生大量的熱量。故發熱患者吃雞蛋后體內產熱增加,對身體無疑是雪上加霜。
3、腎臟病患者
腎炎患者腎功能和新陳代謝減退,尿量減少,體內代謝產物不能全部由腎臟排出體外,故應減少蛋白質的攝食,以減少腎臟負擔。腎臟病患者若攝取過多蛋白質,會使蛋白質代謝后的尿素氮等廢物無法完全排出體外。血中尿素氮累積過多時便會引起倦怠、頭暈、無力、惡心、厭食、嗜睡、貧血、搔癢等癥狀。
4、肝炎患者
蛋黃是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較多,不易被消化吸收。蛋黃中含有脂肪酸和膽固醇,均需在肝臟代謝。肝炎病人肝臟功能減退,多吃蛋黃會加重肝臟的負擔,因此,應少吃或不吃。
5、初產婦
雞蛋是產婦坐月子的主食之一,但剛分娩后數小時內最好不要吃雞蛋。因為分娩過程體力消耗大,出汗多,體內體液不足,消化能力也隨之下降,這時吃了雞蛋會難以消化吸收,會增加腸胃負擔。產婦一天最多吃3個雞蛋即可。
很多婦女懷孕之后,最關心的莫過于胎兒的健康。因為擔心自己吃得不對,營養不夠而影響寶寶的生長與健康,于是除了三餐豐富的飲食之外,可能還外加點心與宵夜,期待給寶寶最佳的營養。根據孕婦飲食禁忌大調查中發現:6 成 5 孕婦平均一天進食 4-6 餐,而且 5 成以上的孕婦有吃宵夜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