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餌塊是云南地區人群過年必須吃的食物,以及成為了當地的風俗,平常的時候在當地也是有銷售的,去云南進行旅游的朋友們可以隨時的嘗到這種美食,這種食物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感覺,由于餌塊的制作過程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大家在進行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那么云南餌塊的做法有哪些?
第一,云南餌塊的做法有哪些? 炒餌塊最顯餌塊的豐采,所以每年農歷的大年初二,昆明人的傳統都要炒餌塊吃。把餌塊切成寸方小薄片,加火腿片、酸腌菜末、大蔥、韭菜、豌豆尖炒制,澆以甜、咸醬油,拌以少許油辣椒,吃起來香甜濃厚,咸辣醇正,色彩豐富,濃烈如油畫,集中體現了滇味的情致。
第二,餌塊切絲就叫餌絲。餌絲一般有煮吃和炒吃兩種吃法。煮吃法是將餌絲切成細絲,用滾水燙熟,加上鮮肉絲或火腿絲、肉湯或雞湯,佐以醬油、蔥花、芫荽及少許酸菜即成。炒吃法是將餌塊卷切成片,雜以鮮肉片、雞蛋、香蕈、西紅柿、豌豆尖或小白菜及其它調料、熱油炒熟而成。
第三,炒餌塊還一種叫“大救駕”的,起源于騰沖,在昆明也很有名氣。據說明朝滅亡后,李定國,劉文秀等大西軍于1656年擁永歷帝朱由榔輾轉來到昆明。兩年后,清軍三路入滇,吳三桂率軍逼近昆明,永歷帝與李、劉二將率軍西走。至騰沖時,曾幾度斷炊,危及性命,騰沖老百姓炒餌塊奉上,才算解圍。永歷帝嘆,這真是救了朕的大駕。因此,騰沖炒餌塊就被稱"大救駕"。“大救駕”與昆明炒餌塊不同的是,切成三角形的餌塊薄如紙,佐料以雞蛋、糟辣子,番茄、白菜心、蔥為主,決不放醬油,只用鹽調制咸味。因此,其色彩如水粉畫,清新明快,紅、黃、白、綠,甚是清秀雅潔。食之,味道也較清爽,香辣適度,別具一格。
云南餌塊的做法有哪些?鹵餌塊來自玉溪,成名于昆明端仕街的永順園。鹵餌塊用一鍋碗的方法干鹵而成,選用昆明地區有名的官渡餌塊切成長短整齊,粗細均勻的細絲,然后用熟豬油、甜、咸醬油、酸腌菜、韭菜、豌豆尖、辣椒油等佐料在小銅鍋里先后與餌塊反復翻炒,直至汁濃爆于每根餌塊絲上,油亮紅潤,濃香撲算,鹵味醇厚,方盛碗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