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脊骨和豬排骨,其實有一定的區別,一般來說豬排骨就分牛排骨,肋骨及骨之分,所以說豬排骨已經涵蓋了豬脊骨,但是在烹煮食物的時候,很多人都沒有關注過它的區別,實際上排骨脊骨都有很好的滋補效果,對于改善腰膝酸軟,補充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等都有很好的效果,還能夠為我們提供豐富的鈣質。
一、營養
豬排骨有排骨、肋排、脊骨、大排、前排以及軟排、硬排.是混合了南北方的叫法。豬排骨的營養價值:豬剔肉后剩下的肋骨和脊椎骨,上面還附有少量肉類,可以食用。豬排骨提供人體生理活動必需的優質蛋白質、脂肪,尤其是豐富的鈣質可維護骨骼健康。排骨除含蛋白、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
二、豬排骨如何劃分
肋排:軟排是排骨去除了脊骨,肉層比較薄,肉質比較瘦,口感比較嫩,但是因為有一側連接背脊,所以骨頭比較粗。
脊骨:在南方是指豬頸到排骨的這一段脊梁骨,豬尾到排骨這一段叫龍骨,脊骨中含有大量骨髓,烹煮時柔軟多脂的骨髓就會釋出。用于腎虛耳鳴、腰膝酸軟、陽痿、遺精、煩熱、貧血等。
大排:是帶里脊肉的脊梁骨,豬大排的營養價值除含蛋白、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
三、作用
排骨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排骨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腎經;補腎養血,滋陰潤燥;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后血虛、燥咳、便秘、補虛、滋陰、潤燥、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和止消渴。中醫認為,排骨可以補中益氣,無論是醬排骨,還是排骨湯,無論是紅燒,還是爆炒,排骨都有著補中益氣的作用。排骨可以滋養脾胃,合理食用排骨,可以保健脾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