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移植是指孕育胚胎的受者與供者共同繁殖后代的過程,客觀上增加了捐贈者的數量,目前一般更多地用于動物。胚胎移植的第九天是比較重要的觀察時間,如果要選擇受試者的對象是有講究的,一定要避免出現免疫排斥反應,如果出現影響胚胎的效果就比較關鍵了。
一、簡介
1、本質
產生胚胎的供體和孕育胚胎的受者共同繁殖后代的過程。
2、含義
能充分發揮優良雌性個體的生殖能力。供體本身的繁殖周期可大大縮短。可以提高捐獻者一生的繁殖后代數量。
3、生理基礎
(1)同類動物的供、受體的生殖器官生理上的變化是一樣的,為供體胚胎進入受體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環境。
(2)胚胎在一段時間內處于游離狀態,這為收集胚胎提供了可能。
(3)受者在移入子宮的外來胚胎中基本沒有發生免疫排斥反應,使胚胎能夠在受體中存活。
(4)供體胚胎與受者子宮建立了正常的生理組織聯系,但供體胚胎的遺傳特性在孕育過程中沒有受到影響。
二、胚胎移植產生的后代從受體獲得營養并發育成新的個體,但其遺傳物質來自于其真正的親代,即供體動物和與之交配的公畜。胚胎胚胎移植到子宮時,囊胚期的妊娠成功率最高。
通過胚胎移植,可開發遺傳特性優良的母畜繁殖潛力,快速擴大良種畜群,在自然條件下,牛、馬等母畜通常一年產1胎,一生繁殖后代僅16只左右;豬也不過百頭。胚胎移植則可使優良的母畜免受冗長的妊娠期,取出胚胎后不久便可再次發情、配種、受精,從而在一定時間內產生更多的后代。若將促性腺激素注入母畜,也可誘發其在一個發情期內排出更多的卵細胞,從而使其在一個發情期內排出多個胚胎供移植。此外,由于胚胎可長期保存和遠途運輸,也為家畜基因庫的建立、品種資源的引進與交換,以及減少疾病傳播等提供了較好的條件。
胚胎移植一般都用在動物身上,胚胎移植的后代從受體獲得營養然后發育成新個體,成功率也比較高,但是要通過不斷的測試才能知道是否能達到免疫不排斥,在一定的時間內可以產生更多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