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煩熱指兩手足心發熱,自覺心胸煩熱。多因陰虛火旺、心血不足,或病后虛熱不清、火熱內郁所致。本病多見于虛損勞癥等疾病。治療的時候可以選擇清骨散、升麻散、逍遙散、茯苓補心湯等。火郁適宜升發者,可用火郁湯加減。知柏地黃丸、升麻散、逍遙散、茯苓補心湯等也是可以加減治療的。
檢驗
1.陰虛五心煩熱
五心煩熱,午后熱甚,常欲手握冷物,臥時手腳喜伸被外,盜汗、遺精、顴紅、腰膝酸軟、口燥咽干、舌質殷紅、光剝少苔、脈沉細數。
2.血虛五心煩熱
下午兩手兩足心熱,小有煩勞則加重,神疲身怠,食少懶言,心悸,頭目眩暈,舌質淡,脈細弱或細澀。
3.邪伏陰分五心煩
熱性手足心熱,心煩,睡眠差。臨床表現為低熱、暮熱早涼、熱退身靜無評、能食形瘦、舌質紅少苔、脈弦細略數。
4.郁郁證五心煩熱
五心煩熱,胸悶,情志不舒,急躁易怒,頭脹,口苦,尿赤,婦女經行不暢,舌紅,苔黃,脈沉數。
1.感染性
感染性發熱多有以下特點:
(1)發病性急,或無寒戰性發熱
(2)周身和定位癥狀和體征
(3)血象白細胞計數高于12×10/L,低于5×10/L。
(4)在與病毒感染及非感染性發熱鑒別時,如中性粒細胞還原 NBT超過20%,說明有細菌性感染,這對鑒別非感染性發熱有幫助,應用激素后出現假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