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口水。寶寶約從十周到三、四個月大左右開始流口水,長牙尤其會刺激口水的分泌。
2、下巴或面部起疹。寶寶的下巴及臉部皮膚可能因和唾液長期接觸而過敏發疹。要避免這種現象,應該常擦拭寶寶流出的口水。當皮膚呈現干燥時,不妨擦上溫和的乳液來滋潤。
3、輕微的咳嗽。過多的唾液會使寶寶出現反胃或咳嗽的現象。只要不是感冒或過敏,那就無所謂。
4、啃咬。長牙的寶寶可能見人(或物)就咬──從他自己的手到媽媽的乳頭、甚至陌生人的手指頭──無非是想借啃咬的施力來減輕牙床下長牙的壓力。
5、疼痛。發炎是柔緩的牙床纖維對付迫近的牙齒唯一的辦法,對某些寶寶它會造成劇痛,有些寶寶則絲毫沒有感覺。尤其是長第一顆牙及臼齒時最不舒服(不過臼齒大約是在一歲以后才會長)。
6、易怒。當齒尖愈來愈逼近牙床頂端,發炎的情形愈嚴重,不斷的疼痛使寶寶變得易怒。
寶寶出牙時,媽媽需要多注意以下事項:1.在這個階段,盡量補藥給寶寶吃太甜的飲料或果汁,里面含有的糖分對寶寶剛剛萌出的牙齒會造成傷害。2.當寶寶煩躁時,媽媽可以用干凈的手指或紗布,輕輕摩擦寶寶的牙床,這樣可以緩解他的不適。3.寶寶出牙時,可以給他用磨牙棒或吃磨牙餅干,但是磨牙棒的使用頻率不能太高,如果頻繁使用,有可能讓寶寶的牙齒長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