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1-3個月:能發出簡單的沒有任何意義的單音節,只是生理現象;
第二,4-6個月:如果有人和他說話,會咿咿呀呀的回應,能發出笑聲;
第三,6-9個月:聽到聲音會尋找,聽到自己的名字有反應,會試著模仿大人的聲音,發出一連串的咿呀學語聲;
第四,1歲:出現有意義的語匯,如:爸爸、媽媽,懂得招手表示再見,能模仿簡單的聲音,能指認普通事物;
第五,1歲半:會話的語匯增多,能用簡單的詞與人交流,能表達意思,明白別人給的簡單指令,就會跟著大人說單字,如:車、酒、酒等;
第六,2歲:能用簡單的詞匯說出不完整的句子,如:表達需要時說“喝水”、“給我”等,會重復句子的后一兩個字,語言發展迅速,甚至能用簡單的句子說清楚。
第七講話和語言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1、創造充分的語言刺激環境,給孩子多念兒歌、故事,適當的重復,增加孩子對音韻的印象。
2、與孩子對話時,要放慢語速,清晰地吐出單詞,并接近孩子最近的發育水平。
3、孩子開口說話前要多指事物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