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尿崩癥一般治療
在藥物治療前,要供給充足的水分,尤其是新生兒和小嬰兒,避免脫水及高鈉血癥。腫瘤患者應根據腫瘤的性質、部位決定外科手術或放療方案。對精神性煩渴綜合征者尋找導致多飲多尿的精神因素,以對癥指導,進行精神療法。
1.中樞性尿崩癥的治療
(1)加壓素替代療法:為治療中樞性尿崩癥的首選藥物。
?、禀匪峒訅核?長效尿崩停):為腦神經垂體提取物,國產制劑每毫升含加壓素5U,為混懸液,應用前須搖勻。本品吸收緩慢,先從小劑量開始,每次肌內注射0.1ml,作用可維持3~5天或更久。一次注射后需待再出現多尿,然后注射第2次,或對療效不理想者可逐步增加劑量,每次增加0.05ml,如果一次用藥過量或用藥后作用尚未消失就再次用藥,可造成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或因血管平滑肌收縮出現面色蒼白、腹痛、血壓升高等反應。有些病人多飲已成習慣,用藥期間仍大量飲水,也易引起水中毒,故因適當限制飲水量。
?、?-脫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壓素(DDAVP):為人工合成制劑。抗利尿的作用較強,無明顯的血管收縮的副作用。制劑有鼻吸、針劑和口服三種,目前最常用口服制劑(去氨加壓素),0.1mg/片和0.2mg/片,與天然的精氨酸加壓素結構類似,口服去氨加壓素(彌凝)后療效可維持8~12h,宜從小劑量每次0.05mg開始,2~3次/d。服該藥后很少部分患者可出現頭痛、惡心、胃不適、鼻充血,如不限制飲水也會引起水潴留。
(2)非激素療法:
?、贇渎揉玎?雙氫克尿塞):每天2~3mg/kg,分2~3次口服,適用于輕型或部分性尿崩癥。通過利尿作用,細胞外液容量減少并伴鈉的輕微耗損,導致腎臟近曲小管中濾液的重吸收增加;也有人提出其作用是興奮血管緊張素分泌,后者又可興奮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其不良反應可引起電解質紊亂、低血鉀、軟弱無力等癥狀,可同時補充鉀制劑。
②氯磺丙脲:原用作口服降糖藥,也有抗利尿作用。僅用于中樞性者,每天20mg/kg,早晨頓服或分2~3次口服。長期應用,有時可引起低血糖發作。
?、燮渌幬铮河新蓉惗□?安妥明)(降血脂藥)、卡馬西平(酰胺咪嗪)(抗驚厥藥),兩者可能通過興奮ADH分泌而使尿量減少。
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NDI患者伴有高前列腺素E綜合征,這是使用NSAIDs治療NDI的基礎。Hohler等報道,這類患者使用NSAIDs后,既能阻止前列腺素生成,又能改善臨床癥狀。幾點注意事項:
①NSAIDs與噻嗪類利尿劑聯合應用療效更好:Hochberg等報道1組9例AQP2基因突變NDI患者,先給予去氨基加壓素(desmopressin)5~100mg,8例患者于數天后給予低鈉飲食及噻嗪類利尿劑,4~11周后再加用布洛芬。研究結果顯示,基礎狀態下尿PGE2、6-酮-PGF-1α比正常對照組顯著增高。去氨基加壓素不能增加本病患者的尿滲量,尿滲量維持于60~70mOsm/(kg?H2O)。限鈉聯合噻嗪利尿劑可以使尿量減少30%,血漿滲量平均下降15mOsm/(kg?H2O),尿滲量增加80~96mOsm/(kg?H2O);加用布洛芬后尿量減少38%,血漿滲量平均下降22mOsm/(kg?H2O),尿滲量平均增加146mOsm/(kg·H2O)。
?、趯τ谀承㎞DI患者,NSAIDs的療效可能比利尿劑更好,甚至可作為急救用藥。Lam等報道1例鋰鹽引起的NDI,禁食48h誘發嚴重高滲性脫水與昏迷,尿量可達24L/d,大量補水不能糾正高滲狀態,給予1-脫氨-8-右旋-精氨酸加壓素、噻嗪利尿劑及阿米洛利均不能減少尿量。給予150mg吲哚美辛后尿量立即減少一半,繼而尿量及血清鈉濃度恢復正常。血清肌酐從135?moL/L上升到173?mol/L,當其劑量減少到75mg/d時,血清肌酐下降到152?mool/L,尿量也穩定于2L/d。
?、跱SAIDs用于治療NDI的安全性較用于其他腎臟疾病高:這可能與患者同時伴有高前列腺素E綜合征有關。在1997年之前總共文獻報道22例NDI(16例先天性,6例鋰鹽引起的)患者使用NSAIDs,都能在數小時內使尿量減少1/3,少數患者可引起輕度腎功能減損,大多數患者(僅1例例外)在NSAIDs減少劑量后腎功能改善。有人研究發現,氫氯噻嗪用于NDI,減少尿量及鋰清除率的作用在加用NSAIDs后進一步加強,對腎小球濾過率及腎血流量沒有顯著影響。但是,患者對氫氯噻嗪-吲哚美辛聯合用藥的耐受性不如氫氯噻嗪-阿米洛利療法。
④NSAIDs治療先天性NDI,在宮內及宮外都有良好療效:Smith等報告他們先用吲哚美辛治療羊水過多取得良好的療效,胎兒出生后明確診斷有NDI,繼續使用吲哚美辛仍有顯著療效。
2.腎性尿崩癥的治療 腎性尿崩癥的治療以避免高張性脫水及減少尿量為主要目標。一旦鈉的攝取量少于0.7mmol/kg,就應適當減少蛋白質攝取量,每天少于1g/kg,但注意不要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常用的藥物:①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塞);②吲哚美辛(消炎痛),每天3mg/kg,單獨用或合并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塞)用。
腎性尿崩癥的治療有后天原因者應消除原因。先天性腎性尿崩癥治療困難。治療目的是保證適當熱卡的攝入,保證生長正常和避免嚴重的脫水。早期治療可減輕生長和智能的落后。藥物用噻嗪類利尿藥和氨氯比嗪聯合治療。噻嗪類可增加鈉和水的排出,減少腎小球濾過率,增加近端腎小管鈉和水的重吸收。吲哚美辛(消炎痛)可進一步增加鈉和水的重吸收。噻嗪類可引起血鉀降低應注意補充。
3.SIADH的治療 慢性SIADH時最好的治療是限制飲水。正常人每天腎溶質負荷需水500ml/m2,非腎臟水丟失為500ml/m2,因此限水量為1000ml/m2,可使血鈉降低或低鈉血癥的糾正非常慢。急性SIADH的治療比較困難,一般無神經系統癥狀時也只是限水,有神經癥狀時雖然此時可給高度鹽水3% NaCl 3~5ml/kg能使血鈉上升5~7mmol/L即應停止,但是由于醛固酮和心鈉素的分泌使鈉很快又從尿中排出,而不能在血中保留。長期治療應是限水緩慢地糾正低血鈉。藥物治療用尿素口服對SIADH的治療取得較好的效果。
4..保證入量和足夠的營養 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充分的體液量,保持足夠的水負荷對于嬰幼兒患者及ADH感受中樞有缺陷的患者來說,更為重要。
5..對癥療法 包括補充液量、減少溶質攝入,口服困難者應給予靜脈輸液(給予葡萄糖溶液、低張含鈉液等)。限鈉有益于減輕多尿多飲癥狀。
6.病因治療 一些獲得性NDI,去除病因可糾正NDI。由長期使用鋰鹽引起者,停藥只能使NDI部分好轉,有的則長期存在。所以早期預防與動態觀察極為重要,定期測定血清鋰鹽濃度和24h尿量。鋰鹽引起NDI的危害性不僅在于它易引起脫水,而且它還可使藥物的毒性作用加重。其他原因引起的繼發生NDI,及時去除病因多能逆轉。Buridi等報道1例成年患者,因為大量飲用軟飲料,引起低鉀血癥、低鉀性腎病、NDI,經禁食軟飲料、限鈉、補鉀及少量使用噻嗪類利尿劑后完全康復。Ellis等報道1例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患者并發NDI,在手術切除甲狀旁腺后腎臟濃縮功能立即恢復。
(二)預后
尿崩癥病人的預后,首先取決于基本病因,一些顱腦腫瘤或全身性疾病時預后不良。在沒有腦腫瘤或系統性疾病的特發性中樞性尿崩癥病人,在充分的飲水供應和適當的抗利尿治療下,通??梢曰揪S持正常的生活,對壽命影響也不大。一些女病人懷孕和生育也能安全度過。及早的診斷治療尿崩癥,可預防膀胱擴張、輸尿管和腎盂積水。這些情況很可能發生在長期多尿的病人,這些人由于憋尿易造成膀胱和腎盂擴張等并發癥。少數渴感缺乏或減退的病人,當伴有尿崩癥時,往往發生嚴重脫水,而脫水可能引起血管性虛脫或中樞神經系統損害,預后嚴重。這些嚴重并發癥也可發生于意識障礙的尿崩癥病人,包括顱腦手術后發生的急性尿崩癥。
預后智力及生長發育障礙不可逆轉。先天性者為終生性疾病,成年后癥狀可減輕。發生高滲性脫水可危及患兒生命。鋰鹽引起者,停止用藥后,NDI可長期存在,Stone報道1例在停藥8年后,Thompson等報道1例在停藥10年后,仍然多尿多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