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結核疾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膝關節是全身最大的屈戍關節,它的關節面是由半球形和平臺組成,不相適應,也不穩定,容易損傷。膝關節位于下肢負重的中點,關節所受的杠桿作用力很大,因此膝關節容易發生勞損和扭傷,從而造成關節血腫滑膜損傷。另外,膝關節是全身滑膜最多的關節,有著豐富的末梢血管網,血流較緩慢,結核菌易在此沉積生長。
人類結核病是由人型和牛型結核桿菌引起,它一般不直接侵犯骨與關節,而是由肺部病變后血運轉移至骨關節發病。結核菌生長緩慢,它隨血行到達骨與關節組織后,在沒有適宜的生長環境時,可長期潛伏。一旦機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結核菌即大量繁殖,其數量和毒力大大增加,從而導致發病。
綜上所述,結核病的發生除與結核菌的數量和毒力有關外,也與膝關節本身的解剖力學特點和機體的抵抗力密切相關,這些因素的變化均可能是膝關節結核發病的誘因。
二、發病機制
本病是由結核桿菌對膝關節的滑膜、骨及軟骨感染、破壞為主的一系列病理過程。本病以繼發感染為主,多繼發于肺結核,但大部分患者肺部病變已經吸收、纖維化或鈣化。原發病灶一般在幼年時期形成,通過原發病灶進入血運的結核桿菌形成極多的細菌栓子,這些栓子被血液運送到全身各組織中。其中絕大部分被機體免疫系統消滅,少數未被消滅的結核桿菌在有利的條件下繁殖,形成一些微小的病灶。病灶被纖維組織包圍,呈靜止狀態。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免疫力的降低或其他不利因素的影響,潛伏的結核桿菌迅速繁殖,突破纖維組織包圍,炎癥擴大或侵入新的區域,產生局部癥狀和全身反應。
膝關節是全身關節中滑膜最多的關節,而結核菌主要侵犯滑膜或骨端,故其膝關節的滑膜結核的發病率最多,其次是單純的骨結核及全關節結核。
骨結核多發生在股骨下端骨骺或干骺部及脛骨上端的內外兩髁,分為中心型和邊緣型兩種。中心型病變常易產生死骨,死骨吸收后形成空洞,邊緣型病變好發于干骺部,死骨較少見。單純骨結核穿破軟骨進入關節累及滑膜,則變為全關節結核。位于關節附近的邊緣型病變更易侵入關節內,造成全關節結核。腓骨頭結核及脛骨結節結核均較少見。髕骨結核也少見,也分中心型和邊緣型兩種,一般髕骨結核容易穿破關節面,造成全關節結核。
膝關節滑膜結核初始為炎癥表現,滑膜充血、水腫、漿液性滲出,以后漸混濁。晚期滑膜組織增生肥厚,可分為局限性和彌漫性兩種,臨床上前者極少見。單純滑膜結核病變進一步發展,可累及軟骨和軟骨下骨板組織,這時軟骨和軟骨下骨板的破壞尚只限于邊緣,大部分關節面的軟骨保持完整,此時為早期全關節結核,若此時病變得到控制并停止發展,則能保存部分關節功能。晚期全關節結核的破壞不僅限于邊緣的軟骨和軟骨下骨質的破壞,而大部分關節面軟骨和骨質破壞繼續增加,半月板和前十字韌帶也將受累,后十字韌帶因在滑膜外而有時幸免。由于軟骨及骨質的大量破壞,關節囊和側副韌帶松弛,在腘繩肌和髂脛束的牽拉作用下,脛骨可向后外側脫位。當脛骨結節或脛骨上端骺板前部破壞時,可致膝反張出現,但較少見。如若兒童期股骨和脛骨上端的骨骺板破壞,可導致患肢的生長發育障礙,造成肢體短縮或過長。膝關節結核如果早期得不到控制,到了后期容易發生冷膿腫破潰,更可招致繼發的混合感染,使竇道經久不愈,造成大量瘢痕和纖維化,膝關節形成纖維性或骨性強直,此時關節常并有屈曲及內外翻畸形,特別是脛骨的外展屈外旋半脫位或全脫位的發生給病人遺留下終生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