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把習慣性流產叫做滑胎,中醫認為,滑胎是由于孕婦氣血不足、脾腎虧虛、沖任不固所造成的。中醫治療習慣性流產的方法很多。那么我們下面就介紹幾種針灸治療法:
?
體針(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中極、歸來、漏谷、足三里;2、曲骨、子宮、地機、三陰交。 配穴:內關。
(二)治法 二組主穴,懷孕<5月者,針第一組;懷孕≥5月,胎位下墜至臨盆者針第二組穴。腹痛甚者加內關。下腹部穴位,進針得氣后用補法;下肢穴位平補平瀉法。留針15~30分鐘。每日1次,15次為一療程。
?
體針(之二)
(一)取穴 主穴:分9組。1、太沖、曲泉;2、陽陵泉、帶脈;3、神門、少海;4、陽池、支溝;5、陰陵泉、地機;6、足三里、天樞;7、尺澤、太淵;8、曲池、臂臑;9、太溪、石關。
(二)治法 上述9組穴位,系指按妊娠或流產好發的不同月份選用不同的穴組,如妊娠或流產好發于1月,取第1組,妊娠或流產好發于2月,取第2組,依次類推。在防治時,具體取法為:預防針灸,據其流產好發的月份選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治療三個療程。治療性針灸,在妊娠出現流產的先兆癥狀時,選與妊娠月份相應組的經穴針刺,隔日一次不計療程,當癥狀緩解后停止治療,繼續觀察。上述均用補法,留針30分鐘。
?
溫針灸
(一)取穴 主穴:百會。 配穴:足三里、外關、行間、三陰交、血海、關元。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配穴酌情交替選用。用銀、銅合成的銀針,粗細約20號,向前橫刺百會穴,施以捻轉手法,行針得氣后留針,在針尾裝艾卷,點燃加溫,每段長約3寸,足三里、外關、陰交、血海、關元等穴均直刺,施以提插手法,行間穴向上斜刺,得氣后加強刺激。
?
針灸做為中醫療法的特色之一,徹底避開了“是藥三分毒”的危害。尤其適用于備孕期和孕期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