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穴是腎經元氣的積聚之處,《針灸大成》中記載:“若患者處于病危狀況,出現亡陽危癥,或亡陰導致亡陽之時,醫者當緊急于此穴施針救治以回陽救逆,此九穴都是臨床急救,用之有效之處,若配在一起更為有效。這九穴分別是啞門、勞宮、三陰交、涌泉、太溪、中脘、環跳、足三里、合谷。”
所以中醫有歌謠這樣說:“啞門勞宮三陰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環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陽九針穴。”作為腎氣匯聚之外的原穴,太溪穴對于調節和扶植腎元的作用自然是十分巨大的。
太溪穴位于人體腳內踝后緣的凹陷當中,很容易就找到。身體虛弱,特別是腎氣虧損的人,按這個穴位通常不會有什么反應,而且一按就凹陷下去了。如果是這樣,大家就要提高警惕了,不痛的一定要把它揉痛了,痛的也要把它揉得不痛才行。
不痛是因為此處氣血太弱,就像水管一樣,如果只有涓涓細流經過,它就鼓脹不起來,用手指輕輕一按它就凹陷下去了;痛是因為這個地方有淤血,血液都淤積在這兒不動了,一按自然就會感覺到痛了。所以,常揉太溪穴的目的就是要將氣血疏通,讓腎氣和血液能夠順暢的通過,流到腳底的涌泉穴,儲藏起來,這樣大家就有健康的根基了。
記得有一位患者因為足跟痛來找我診治,他說他去過好幾家醫院治療了,片子也拍了,藥也吃了不少,可就是不見效果。我給他按了按太溪穴,問他痛不能,他說不痛。當我手指按上他的涌泉穴時,他立即有了痛感。我說:“大哥,你這種情況就是腎虛引起的。回去多按按剛才那兩個穴位,對緩解你腳后跟疼痛會有幫助的。”果然,一個月后,他打來電話告訴我說腳后跟已經不痛了。
我們都知道,腎經正好經過人的腳后跟和腳踝處,從中醫上講,這個部位的疼痛多與腎氣不足有關。而太溪穴正是腎經的大補穴,沒事的時候,多揉揉這個穴位,既可以補腎氣,還能疏經活絡,保持腎經的暢通。
很多人都誤以為只有男性才會腎氣不足,其實很多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婦女,也極易出現腎氣不足的現象。有的女性經常感覺到腎絞痛,或者來月經的時候肚子痛,這都是腎不氣足的表現,這時按揉太溪穴很管用。所以常按太溪穴對女人的婦科健康也有是有很大幫助的。
另外,有些人常常被痛風、尿酸過高或者尿失禁所困擾,實際上,這些都是腎氣不足的表現。一年前,我曾接診過一個病人,三十剛出頭就患上了尿失禁。讓她感到萬分苦惱的是,自己總是憋不住尿,只要動作幅度稍大些,就會尿失禁,有時甚至打個噴嚏都會這樣,她甚至都不敢大聲笑,也不敢與人交往,害怕別人會譏笑她。
后來,她經朋友介紹上我這兒來診治。診斷之后,我發現她屬于典型的腎氣虛弱導致的尿失禁。我在她的后背腎腧穴上左右各拔一個真空罐,再按揉她左右腳上的太溪穴各10分鐘,并囑咐她回家后按照相同的手法按揉太溪穴,只要堅持半個月左右就會有顯著的效果。
結果二十天后她來復診,告訴我尿失禁的癥狀已經明顯好多了,再堅持一段時間后,癥狀已經徹底消失了。
所以,大家不要小看了這樣一個小小的穴位,懂得一些穴位按摩的知識是可以治療很多病癥的。不過,大家在按揉太溪穴時,要注意手法,要以拇指、食指和中指為主,可結合拇指推法、食指外側緣刮法和食指中指叩擊法等靈活操作,按揉的力度以有酸脹感為宜。
按摩時間最好選擇在下午五點到七點進行,這時正是腎經流注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按揉此穴,效果會更好。大家還可以去藥店買些艾條回來灸太溪穴,再結合穴位按摩法,雙管齊下,效果會更理想。不過,沒有操作過的朋友最好先咨詢一下醫生,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