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之源源于血,百病之由由于氣。經絡通百病消,血液清顏如玉”可見經絡疏通是相當重要的。
中醫上講:氣不足則血不暢,血不暢則水不流,水不流則毒不排。
如何疏通經絡,讓疾病遠離你呢?找準下面這些穴位,每天按十分鐘即可!
頭1、百會穴提神醒腦,預防頭痛
位置在頭頂,以兩邊耳尖劃直線與鼻子到后頸直線的交叉點:可舒緩肩頸肌肉僵硬,預防頭痛,提神醒腦,解除掉發危機。
風池穴眼部減壓,消除肩膀酸痛
雙手掌心貼住耳朵,十指自然張開抱頭,拇指往上推,在脖子與發際的交接線各有一凹處: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改善頸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頭痛。
手部1、神門穴幫助入眠,改善心悸
手腕橫紋處,從小指延伸下來,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處:幫助入眠,調節自律神經,改善心悸。
合谷穴穩血壓,增強免疫力
先以右手拇指內側橫紋,對應左手虎口,拇指下壓所按之處即是。
抒壓、解除疲勞,消除黑眼圈,眼部減壓,增進免疫力,提神醒腦,可舒緩肩頸肌肉僵硬。
內關穴調節自律神經、解除疲勞
位置在手掌面關節橫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凹陷處:幫助入眠,可調節自律神經,抒壓、解除疲勞,改善胸痛、心悸、盜汗,舒緩腹脹感,對付頭暈目眩。
曲池穴疏風清熱,防掉發
在手肘關節彎曲凹陷處。
抒壓、解除疲勞,有疏風清熱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發危機,可讓肌膚循環改善,避免“中痧”。
勞宮穴提神醒腦、清心安神
中指及無名指往下延伸交會的凹陷處,位置大約在握拳時,中指點于掌心的位置:提神醒腦、清心安神。
腿部1、足三里穴促進代謝,調理腸胃
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3指寬處:修飾曲線,恢復窈窕、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促進代謝。
涌泉穴改善失眠
位于腳底人字中心,往下約三分之一處的凹陷處:改善失眠。
身體1、膻中穴緩解心悸、焦躁
位于兩側乳頭正中間與胸骨中線的交接點:對情緒郁悶、心悸、焦躁等有緩解作用。
肩井穴消除肩膀酸痛
位于第七頸椎下與肩膀外高骨突起(即鎖骨肩峰端)連線中點:消除肩膀酸痛,幫助入眠。
身上的肉捏著不感覺痛
檢驗經絡是否通的最簡便的方法。就是捏一下你自己身上的肉,看是否痛。
尤其是胳膊外側的三焦和小腸經的位置,或者大腿上的肉,能夠很方便和明顯地感覺出來。
有明顯的過血現象
用自己的一只手攥緊另一只手的手腕,過了1分鐘左右,會看到被攥住手腕的手掌逐漸從紅色變成白色;
這時,突然松開手腕,你會感覺一股熱流直沖到手指尖,同時手掌也會逐漸從白色變成紅色,這種現象稱為過血。
如果手掌在半分鐘內恢復正常的顏色,說明你的經絡是通的,如果您的手掌在半分鐘內不能恢復正常的顏色,那就說明你的經絡可能不夠通暢。
每天只要按摩這些穴位十分鐘,不僅能預防和緩解疾病,還能打通全身經絡,讓疾病不再來,千萬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