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湯,構成茯苓四兩(12g),烏藥(去節)三兩(9g),桂枝二兩(6g),姜片(切)三兩(9g),甘草(炙)二兩(6g),芍藥花二兩(6g),紅棗(擘)十二枚,主冶:傷寒表買證。癥見發熱,畏寒,無汗,身痛,項背蒼白無力,或下利,或嘔吐,舌苔薄白,脈浮緊。臨床醫學關鍵用以治感冒、腹瀉、頸椎病、項背筋膜炎、周圍性面癱等癥狀。
1·發燒感冒:以葛根湯合劑醫治外感風寒風寒型感冒115例,與荊防合劑醫治115例對比。治療過程為3日。依據臨床表現及臨床癥狀,副作用,試驗室以及他查驗判斷功效.結果:總高效率95.7%。(《臨床薈萃》2005年第6期)
2.腹瀉:以“棘籽葛根湯”醫治嬰幼兒腹瀉307例,脫水者可按脫水水平、特性給予口服補液鹽或靜脈輸液。不另用別的抗生素等藥品。與青霉素或棘籽磺胺羥基異惡唑醫治77例對比。如需輸液,同醫治組。結果:72鐘頭內治腹瀉者,255例;48鐘頭內治腹瀉者,161例:24鐘頭內治腹瀉者,68例。228例發熱病人中,72鐘頭內降燒者,226例。(《上海中醫藥雜志》1996年第12期)
3_頸椎?。阂约悍诫S癥交互醫治102例,治療過程為30日。醫治期內,停止使用別的藥品口服及中醫針灸針灸理療等外敷治療法。原來各種類型病癥消退、肌張力一切正常,頸、身體作用恢復過來,能報名參加一切正常工作中和勞動者為痊愈。結果:總高效率93.2%。(《遼寧中醫雜志》2008年第1期)
4.項背筋膜炎:以己方加味醫治142例;吃藥后,殘渣用沙布包囊敷傷處30分鐘,1個治療過程為1周。功效鑒定以疼痛消退、作用修復,歇息1月無發作者為治愈。結果:總高效率95.07%。在其中,1個治療過程痊愈36例;2個治療過程痊愈68例;3個治療過程痊愈41例。(《陜西中醫》2006年第11期)
5.周圍性面癱:以己方醫治143例,與藥物(內服潑尼松、阿斯匹林、新斯的明,維生素b212肌肉注射)醫治72例對比。2組均每6日復查1次。功效鑒定以口輪匝肌作用一切正常,“小熊癥”消退,乳突區無壓疼,吸出來量達400mL/分(女)或500ml/分(男)以上為痊愈。結果:合理以上88.8%,效果顯著以上73.42%。1月內修復占76.92%。(《陜西中醫》200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