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中草藥名稱。別稱山茶花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柴胡屬多年生長 木本植物;肉質地地下莖肥大,葉堅紙版,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總狀花序在莖及枝上頂生,卡羅拉紫、紫紅色至深藍色,花絲平扁,花柱長細,花盆底環形,子房深褐色,小堅果卵球型,百果期7~9月。柴胡生在春陽草坡地面上,海拔高度60~1300(1700~2000)米。產自黑龍江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河南省,甘肅省,陜西省,山西省,山東省,四川等地,中國北方大部分省份都可以種植。其以根當藥,味道微苦、寒性,有清熱解毒化濕、祛火祛毒、活血、養胎等作用。
一、中藥炮制方式
1、黃芩片去除殘渣,置開水中煮10分鐘,取下,悶透,切片狀,干躁;或蒸三十分鐘,取下,切片狀,干躁(留意防止曝曬)。
2、酒黃芩:取黃芩片,酒炙法炒干。
二、生理學特點
多年生長 草本植物,天然的于峰頂、小山坡、林緣、道旁等春陽較干躁的地區。喜溫暖,耐寒冷,成年人主莖地底一部分在-35℃超低溫下仍能安全性過冬,35℃高溫不至于枯萎,但不可以承受40℃以上持續天氣炎熱。耐干旱、怕澇,地內存水或降水過多,生長發育欠佳,重則爛根身亡。排水管道欠佳的農田不適合種植,土壤層以土壤和沙質土土壤,ph酸堿度以中性化和微偏堿為好,忌重茬。
三、作用
清熱解毒化濕,祛火祛毒,活血,養胎。主冶溫熱病、呼吸道感染、風熱咳嗽、寒濕黃膽、肺炎、痢疾、咯血、眼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瘡癤瘡等癥。柴胡的臨床醫學抑菌性能比黃芩好,并且不造成耐藥性。
四、主冶
用以濕溫、暑濕,胸悶氣短嘔惡,寒濕痞滿,瀉痢,黃疸,風熱咳嗽,高燒渴不欲,血熱吐衄,癰瘡瘡毒,胎動不安。
五、有關搭配
1、小孩禿瘡:黃蜀葵花、黃連、柴胡等分,為末。米泔凈洗,芝麻油調搽。(《普濟方》)
2、血痢不止:地膚子五兩,地榆、柴胡各一兩,為末。每服方寸匕,溫開水調下。(《圣惠方》)
3、嘔血衄血,治心氣不足,嘔血衄血者,瀉心湯主之:黃連二兩,黃芩、柴胡各一兩,水三升,煮一升,熱服取利。(張仲景《金匱玉函》)
六、原產地
天然的柴胡關鍵遍布我國內蒙古中北部和東北三省大部分,河北承德,內蒙古赤峰等好多個最具經營規模的主產地,是中國北方天然的中草藥材的關鍵原產地之一。種植柴胡關鍵遍布在山東省、山西省、陜西省、甘肅省四大種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