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中國傳統醫療方式。雖然相對于西醫有很多的弊端,但是對于一些亞健康,或者是還沒有形成病變的身體不適癥狀,中醫治療更為適合。補中益氣湯,是一種中藥劑名,對于慢性腸胃炎、重癥肌無力、慢性肝炎等有很好的效果。而補中益氣湯加減方,卻是適用于肺脾氣虛型鼻息肉等患者。
補中益氣湯加減方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功效用于肺脾氣虛型鼻息肉,癥見流涕清稀或稀白,息肉淡白或蒼白,或術后反復再發,伴倦怠乏力,易感冒;舌淡苔白,脈緩弱。
【組成】人參10克,黃芪30克,白術20克,升麻15克,柴胡12克,當歸10克,陳皮15克,制半夏9克,石菖蒲12克,茯苓20克,薏苡仁30克。
【制法】上諸藥水煎取藥汁。
【用途】適用于肺脾氣虛型鼻息肉,癥見流涕清稀或稀白,息肉淡白或蒼白,或術后反復再發,伴倦怠乏力,易感冒;舌淡苔白,脈緩弱。
【用法】每天1劑,分2次服。鼻塞重加蒼耳子30克,細辛5克,辛夷花15克;易感冒加防風15克;若息肉暗紅加桃仁12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鼻塞重用鼻炎靈(蒼耳子、白芷、辛夷各60克,薄荷霜5克,麻油500克,液體石蠟1000克。
補中益氣湯,中醫方劑名。為補益劑,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之功效。主治脾虛氣陷證。飲食減少,體倦肢軟,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大便稀溏,舌淡,脈虛;以及脫肛、子宮脫垂、久瀉久痢,崩漏等。臨床常用于治療內臟下垂、慢性胃腸炎、慢性菌痢、脫肛、重癥肌無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婦科之子宮脫垂、妊娠及產后癃閉、胎動不安、月經過多;眼科之眼臉下垂、麻痹性斜視等脾胃氣虛或中氣下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