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綜合征大多數發生在中年以上,也就是50歲左右的人群上,一般剛開始可能會有眩暈或者是站立不穩的癥狀,但是病情的發病比較短,所以不會太明顯。隨著病情的加重,患者的身體可能會出現傾斜,全身抖動,無法正常自理。
帕金森綜合征,是發生于中年以上成人黑質和黑質紋狀體通路變性疾病。美國APDA稱年齡小于40歲便開始患病者為年輕的帕金森病患者。原發性震顫麻痹的病因尚未明了,10%左右的病人有家族史;部分患者可因腦炎、腦動脈硬化、腦外傷、甲狀旁腺功能減退,一氧化碳、錳、汞、氰化物、利血平、酚噻嗪類藥物中毒及抗憂郁劑(甲胺氧化酶抑制劑等)作用等都可引起類似帕金森病的表現帕金森綜合征。[]臨床表現該病起病緩慢,呈進行性加重,表現有:
(1)姿勢與步態面容呆板,形若假面具;頭部前傾,軀干向前傾屈曲,肘關節、膝關節微屈;走路步距小,初行緩慢,越走越快,呈慌張步態,兩上肢不作前后擺動。
(2)震顫多見于頭部和四肢,以手部最明顯,手指表現為粗大的節律性震顫(呈搓丸樣運動)。震顫早期常在靜止時出現,作隨意運動和睡眠中消失,情緒激動時加重,晚期震顫可呈持續性。
(3)肌肉僵硬伸肌、屈肌張力均增高,被動運動時有齒輪樣或鉛管樣阻力感,分別稱為齒輪樣強直或鉛管樣強直。
(4)運動障礙與肌肉僵硬有關,如發音肌僵硬引起發音困難,手指肌僵硬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如生活起居、洗漱、進食等都感困難)。
(5)其他易激動,偶有陣發性沖動行為;出汗、唾液、皮脂腺液等分泌增多;腦脊液、尿中多巴胺及其代謝產物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