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系辭》曰:“天地氤氳、萬物化生。”認為“氣”是構成宇宙世界,萬物產生的基本物質,這種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被中醫學吸收而成為了人體“氣”的基本概念。《素問、寶命全形論》曰:“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地合氣,命之曰人”。其說明人是自然界的產物,人的形體是以“氣”為基本物質構成。《素問、六節藏象論》曰:“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腸胃,味有所生,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則說明“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
?中醫理論將人體“氣”的生成來源分為三方面:一是稟受父母先天精氣。二是飲食物營養之氣,三是吸收自然界清氣。三者再通過人體肺、脾胃、腎的生理功能綜合而成人體之“氣”。
?“氣”在人體的生理功能有五個方面:一是推動作用:“氣”是活力很強的精微物質,它對于人體的生長發育、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血的生成與運行、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等,均起著推動作用和激發運動作用。二是溫煦作用:人體的體溫,是依靠“氣”的溫煦作用來維持恒定: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也要在“氣”的溫煦作用下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血和津液物質、也要依靠“氣”的溫煦作用,進行著正常的循環運行,故有:“血得溫而行,得寒而凝”之說。三是防御作用:“氣”的防御作用主要體現于護衛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體內。四是固攝作用:“氣”固攝血液,可使血液循脈而行、防止其逸出脈外。固攝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腸液和精液等的正常分泌排泄,防止無故流失。五是氣化作用:“氣化”是指通過“氣”的運動而使體內物質互相轉變成能量消耗:即新陳代謝。所以中醫理論認為“氣”是人體生命活動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物質。
?熟知人體“氣”功能作用,運用其特性,通過自身修練,自我調整,自我控制,達到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從而調動人體內部潛在機能,不僅能為疾病的自愈創造有利條件,也為藥物在人體內充分發揮作用創造條件,這就是熟而皆知古往今來“養生術”,現代的“氣功”。練“氣功”的益處古往今來均以肯定。但其不利因素古今也認識到,古代養生家言養生無道均可“走火入魔”,也不是今人才發現練“氣”無方法會產生“偏差”。當今的“氣功熱”卻盛過歷代高峰,當然這也是文化科學的發展,人們對原神秘的“養生術”公開化而普遍于大眾化,正因為這種大眾化,使一些練“氣功”者,由于多種原因而出現身體不適癥狀,即“氣功偏差”。這一來又使人們畏懼于練“氣功”。影響了“氣功”的科學發展。對此解決“氣功偏差”的問題是社會各界呼吁之重題。醫學界、氣功界均有爭論,各談之觀點防治法則。是好的事,有利于氣功科學研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