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間管狹窄的主要癥狀表現為大腿和小腿無力、神經性間歇性跛行,嚴重時會導致大小便失禁、陰區感覺障礙等。椎間管狹窄同樣分為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其中后天性的更常見,后天性的椎間管狹窄一般是由腰椎的退行性變所引起的,先天性的是由于椎節在生長過程中發育不良造成的。
椎間管狹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發病時會和其他的腰椎病形成合并癥,這種疾病需要經驗豐富的醫生才能鑒別出來,在檢查時可以采用X光片、CT、MRI、肌電圖等方法。檢查出來后就要采用合適的治療方法了。一般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
(1)保守治療
1.一般取屈髖、屈膝位側臥,休息3~5周癥狀可緩解或消失。對于老年人長期臥床易引起肌肉萎縮、深靜脈血栓及肺炎等并發癥,建議不宜超過2~3周。
2.藥物治療
給予適量的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物(NSAIDS)。
3.功能鍛煉
腰椎屈曲可使椎管容量和有效橫截面積增大,減輕對馬尾神經的擠壓。腹肌肌力的增強也可拮抗神經組織所受到的椎管機械性壓力。
4.支具應用
腰圍(或腰椎保護性支架)可減輕脊柱運動時關節突及椎間盤對馬尾神經根動態的牽拉及壓迫。但不宜長期應用,容易造成肌肉萎縮。
5.硬膜外間隙注入類固醇藥物可起到局部消炎作用,不是理想方法。部分病人暫時緩解疼痛,曾見骶管內注射后病情加重及癱瘓。多次注射引起神經粘連,增加手術難度。
(2)手術治療
如果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自覺癥狀明顯且持續性加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或出現明顯的神經根痛和明確的神經功能損害,尤其是嚴重的馬尾神經損害;以及進行性加重的腰椎滑脫、側彎伴隨相應的臨床癥狀出現,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以上就是椎間管狹窄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方法的詳細介紹了,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保持好自己的心態,積極地配合醫生,不要灰心喪氣,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及時的診斷、正規的治療、積極地配合是根治疾病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