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
從中醫角度來看,是五臟六腑的一個配合和協調來完成的,同時月經期間以及經前后的一些身體癥狀反應了女性身體的一個近期狀況,身體的氣血情況也能從月經中顯示出來,如何通過月經
了解自己的情況呢??
正常月經什么樣?出多少血?
想要了解月經是否異常,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正常的。一般人都知道,正常月經周期為24-35天,平均28天,每次持續時間2-6日。正常月經出血為30-50毫升。
?
但中醫對正常月經的定義則不是如此簡單,除了上述周期特點外,它對月經的色、質、量均有詳細的要求,中醫認為顏色深紅、不稀不稠、不凝結、無血塊,無特殊氣味,另外,月經前后沒有大幅度的情緒波動,也無其它明顯不適才能算正常月經。不符合以上條件的,都可被看做異常。
?
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月經特點,從月經周期、顏色、質地、量與氣味下手,再結合自己全身的狀況,就可以判斷整體的氣血水平了。
?
判斷步驟:
月經周期
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周期是多少天,月經周期是從每一次月經來的第一天計算到下一次來的第一天。一般周期提前的。
?
如果較正常周期早來7天以上,連續出現2個周期以上的,這種人體質多屬于血熱或氣虛;
?
周期錯后的,是比正常周期延后7天,或40-50天一次的,多為寒、血虛、氣郁。
?
月經顏色、質地
接著就開始觀察月經的顏色和質地。凡是月經顏色淡、質地稀薄的多跟“虛”有關,比如氣虛、血虛、脾虛、腎虛、或有痰濕。凡是月經顏色深的多跟實、熱、瘀、堵有關,比如深紅、黯紅、紫紅、紫黑、墨紅,質地粘稠、或有血塊。
?
當然,其中也有例外,比如寒、熱兩種狀態,都分虛、實兩個類型。例如:血熱就還分實熱、虛熱,同是月經顏色鮮紅,但實熱伴月經量多,虛熱伴月經量少。血寒也分實寒,虛寒。實寒的經色暗淡或夾有小血塊,虛寒的色淡或如黑豆汁。
?
更年期女性,怎樣才能留住美麗?如果想為了漂亮吃雌激素,還不如喝豆漿,吃些天然新鮮的水果蔬菜。即使是更年期女性真正需要補充,也應嚴格遵醫囑。
?
月經量
觀察月經特點的還有一個指標,那就是月經的量,但僅憑來的量的多少,是無法確定氣血狀況的。
?
比如來的多,似乎是血很多,但若是量又多顏色又淡,質地又稀呢,卻是血虧的表現。
?
只有來得多,血色很深紅,質地粘稠的才算熱。來的少也一樣,要結合月經的顏色、質地,才能判斷氣血的真實狀況。
?
伴隨癥狀
除外月經本身的性質外,月經前后有無頭暈、頭痛、痛經、腹瀉、情緒起伏等等癥狀,也可以用來幫助判斷氣血狀況。比如月經前后容易頭暈,是否是血虛?其實很好判斷,觀察月經就可以了。頭暈同時伴隨月經量少,色淡。
?
若伴隨面色蒼白,牙齦舌頭淡,心悸,神疲乏力等癥狀則為血虛。若是伴隨胸悶、頭重、食欲差,白帶多,則為脾虛痰濕造成的。若頭暈,月經量小,色鮮紅,同時會伴心煩易怒、腰膝酸軟,口燥咽干,顴骨發紅等癥狀,則為肝腎陰虛。
?
痛經也可以區分身體虛實,一般月經前或來時痛,不喜歡按揉,月經來后,血塊出來后痛減的為實痛,多由瘀阻造成的,誘因多為肝氣郁結或受寒。
?
月經若經期痛,經期后疼痛加重的,小腹綿綿不絕,很喜歡按揉或熱敷的,則為虛痛,多由腎虛、氣血虛引起。
?
判斷自己身體氣血狀況的步驟舉例如下:
第一步:月經周期,45-48天一次延后(寒、血虛、氣郁);
?
第二步:月經量偏少,點滴即凈(血虛,脾虛,腎虛);
?
第三步:月經顏色淡紅,淺(血虛,氣虛、脾虛);
?
第四步:月經質地稀薄,無血塊(血虛,氣虛、脾虛);
?
第五步:伴隨癥狀,月經后偏頭痛,小腹綿綿作痛,喜按揉。(腎陰虛,肝陽亢);
?
全身狀況:平日易腰膝酸軟,全身乏力,頭暈,心悸。吃飯食欲差,容易肚子脹,形寒肢冷;
?
結論:血虛為主,腎、脾兩虛。
小編在最后給大家總結一下
月經
的癥狀,就當做到選擇題,幫自己判斷一下身體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