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流緩慢淤滯
肢體活動減少或活動受限,血流緩慢,凝血因子濃度增高,長期臥床,肌力降低,對血管壁支撐力減弱,血管受壓,導致血液回流不暢而誘發。
2.血管壁損傷
機械損傷如長期反復靜脈穿刺、置管,輸注各種刺激性強的高滲性溶液。
3.血液高凝狀態
手術外傷、燒傷、心肌梗死、輸血、腫瘤等導致高凝可誘發。
4.血管壁彈性降低
如高齡、吸煙、糖尿病、肥胖、肢體水腫、心衰等也可誘發。
臨床表現
有反復靜脈穿刺、靜脈內注射藥物、高滲溶液或下肢靜脈曲張病史。病變靜脈區呈紅腫索條狀,明顯疼痛和壓痛,局部皮溫升高。急性炎癥消散后,索條狀物硬度增加,皮膚留有色素沉著,一般無全身癥狀。反復發作者稱游走性血栓性靜脈炎,游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以小腿和足部淺靜脈炎多見,發生于大腿和上肢者少見。發作時的表現和一般血栓性淺靜脈炎無明顯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