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人體來說,心臟功能出現異常是非常嚴重的癥狀,偶發(fā)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是比較常見的疾病。一些病人對這種疾病的認識還不夠,可能不知道自己發(fā)病的原因,而這對治療是不利的。
偶發(fā)室性早搏有功能型和器質性兩種。功能室性早搏多見于自主神經不穩(wěn)定者,常在過量飲酒和抽煙后加重;也可因緊張過高而發(fā)生室性早搏。這類病人的早搏常發(fā)生在飯后或安靜時,而在運動后或阿托品注射(阿托品試驗)后消失,也沒有伴隨心肌缺血的心電圖改變,臨床上常以器質性病變所致的室性早搏來鑒別。
一般情況下是由各種器質性心臟病引起的,如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或陳舊性心肌梗死、心臟瓣膜病引起的心室擴張或肥厚、高血壓性心室肥大、先天性心臟病外科修補術后、以及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衰等,都可以導致室早的發(fā)生。室早在心臟結構和功能正常的患者中也常發(fā)生,常見的起搏部位有右心室流出道流行性疾病、主動脈竇、左心室間隔部等。
除病因外,還需要考慮到其他常見的刺激因素,如緊張、焦慮、疲勞、飲酒、咖啡、濃茶等興奮性飲料;藥物如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作用,特別是洋地黃是最常見的;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的毒副作用,某些抗生素可導致室性期前收縮;電解質紊亂,如嚴重低鉀、低鉀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