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體外系反應是什么?這是一種什么疾病,有什么體征反應呢?如果生了這樣的病,我們該怎么辦呢?這種病是不是很嚴重的呢?遇到病大家都會不知怎么辦?下面大家帶著疑問和我一起來看看錐體外系反應的相關內容。
一概念
錐體外系是人體運動系統的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調節肌張力、肌肉的協調運動與平衡。這種調節功能有賴于其調節中樞的神經遞質多巴胺和乙酰膽堿的動態平衡,當多巴胺減少或乙酰膽堿相對增多時,則可出現膽堿能神經亢進的癥狀,出現肌張力增高、面容呆板、動作遲緩、肌肉震顫、流涎等帕金森綜合征樣癥狀;急性肌張力障礙,出現強迫性張口、伸舌、斜頸、呼吸運動障礙及吞咽困難;靜坐不能,出現坐立不安、反復徘徊;遲發性運動障礙,出現口——舌——頰三聯征,如吸吮、舔舌、咀嚼等,這就是錐體外系反應。
二主要生理功能
1)為錐體系的隨意運動做準備;
2)調節肌張力;
3)維持軀體的運動姿勢;
4)與隨意運動相伴隨的不自主運動有關;
5)對下運動神經元的反射起控制作用。由于錐體外系的上述主要功能是調節人體的姿勢、肌張力及協調肌肉運動,以協助隨意運動的完成,當其發生病變時直接間接影響到隨意運動,產生各種臨床癥狀。
總的來說,可概括為肌張力增高-運動減少癥候群和肌張力減低-運動增多癥候群兩大類。而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綜合征則屬于表現為肌張力增高-運動減少癥候群的錐體外系疾病。
三相關治療信息
藥源性錐體外系反應在臨床上尤常見。有多種常用藥具有引起錐體外系反應副作用的藥物,如非那根、咳必清、阿托品、胃復安、甲硝唑、西米替丁、氯丙嗪、奮乃靜等。這些藥物都可在一定程度上產生錐體外系興奮作用,并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對錐體外系的控制失調,使得椎體外系興奮性增強,結果由錐體外系控制的肌力和肌緊張度失控,從而引起一系列與肌力和肌緊張相關的癥狀和體征。藥源性錐體外系反應是完全可以有效預防的,關鍵在于要遵醫囑用藥,不要輕易加大用藥劑量,更不要隨意買藥來服用。如果出現異常就要與醫生及時取得聯系。
氯丙嗪也可阻斷腦內其他部位的多巴胺能神經通路,對植物神經系統的α受體和M受體亦有阻斷作用,主要與引起某些不良反應有關。如阻斷黑質—紋狀體通路的D2受體,使紋狀體中DA功能減弱,Ach的功能增強而引起錐體外系反應,包括帕金森綜合征(parkinsonism)、急性肌張力障礙(acutedystonia)和靜坐不能(akathisia),可減少用藥量或用中樞性抗膽堿藥緩解。另一種椎體外系反應—遲發性運動障礙(tardivedyskinesia)可能與長期用藥致使多巴胺受體上調有關,抗DA藥可減輕此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