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是人體的神經中樞系統,起著發號施令的作用,由大腦下達命令,身體的其他部位去執行,從而形成了人體的循環運動。因此在科學上也常把人的死亡劃分為大腦死亡和生理性死亡,由此可見大腦的重要性。而隨著年齡的增加,很多人面臨著腦部出現異常問題的可能性,腦膜瘤便是腦部疾病的一種。那么腦膜瘤多大時,需要進行手術呢?
腦膜瘤的治療以手術為主,對于單發的腦膜瘤可以達到完全治愈,腦膜瘤大小并非切除的標準。年紀較大、腫瘤較小、處于非功能區的腦膜瘤,對生活影響較小,可以保守治療。年輕患者即使腫瘤位于非功能區,仍建議早期切除,早期腫瘤小、累及的神經血管少,手術風險相對較低、術后并發癥較少。腦膜瘤切除多采用開顱手術,部分患者腦膜瘤位于顱底,可采用經鼻蝶手術治療。臨床建議通過手術完全切除,對于難以完全切除或切除后對重要神經、血管造成致命性損傷者,可以采用部分切除方法,術后進行相關放療或隨訪。
腦膜瘤有沒有微創的手術方法?
很多患者所認為的“微創”就是切口小,甚至外表完全看不到切口。其實不是這樣的。“微創”實際上指的是盡可能小地損傷腦組織、血管、神經等重要結構。如果外表看起來切口很小,但實際上顱內里受到的損傷很大,這肯定不能叫“微創”。當然,有經驗的醫生在切除腫瘤時,對大腦的創傷很小,外表留下來的傷口也很小,這肯定是最理想的狀態。另外,有的腦膜瘤可以通過鼻腔進行操作,外表看起來沒有切口,同樣也能將腦膜瘤切掉,這也是一種微創的方法。
鼻孔在內鏡下切除腦膜瘤是近十多年發展起來的新技術,主要適用于顱底中線部位的腦膜瘤。經過鼻孔進行操作,可以減少對腦組織的牽拉。但是與從大腦表面開刀相比,它也有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比如從大腦表面開刀進行操作時,打開顱骨后,還要切開腦膜,才能看到腦膜瘤。切除腫瘤后,可以直接把腦膜嚴密縫合起來,防止腦脊液滲出。而經過鼻孔進行操作,雖然不用在大腦表面開刀,但手術刀進入到腫瘤周圍,把腫瘤及其周圍被侵蝕的部分腦膜切下來后,類似于“挖”下來,會留下腦膜缺損,這時也必須要修補好腦膜,不能出現腦脊液漏,而目前只能通過在硬膜缺損處貼敷取自身體其它部位的自體筋膜、脂肪、肌肉及使用人工硬腦膜來修補,再用一些填塞材料將自體組織或人工腦膜支撐住使其不移位,經過一兩周的時間使腦膜完全長好。目前還做不到完全將腦膜嚴密縫合,因此仍有少部分患者術后會出現腦脊液漏,甚至發生顱內感染,因此選擇在內鏡下經鼻孔切除顱底腦膜瘤一定要選擇內鏡技術和手術經驗多的醫生。
因此,內鏡下經鼻孔手術的技術還有待發展和完善,它適用于有選擇的病例,隨著醫生手術經驗不斷豐富,手術后出現腦脊液漏或顱內感染的幾率會逐漸降低到可以完全接受的程度,而這一手術方法對腦組織干擾少的優勢會越發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