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炎在小兒時期很常見,大都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在發病開始時,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如鼻塞、流涕,以后逐漸出現斷續的干咳。病初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有痰,初為粘痰,很快變成膿痰,經過5—10天后,痰液變稀,咳嗽逐漸消失。發病時可無熱或發熱38.5℃左右,熱度經2—4天退去。在嬰幼兒時期,有一種特殊類型的支氣管炎,稱喘息型支氣管炎,多見于2歲以下虛胖小兒,往往有濕疹及過敏病史。起病不久就出現哮喘癥狀,可反復發作,一般到入學年齡時癥狀消失,僅有少數至年長后發展成為支氣管哮喘,其發病原因可能為患兒對感染過敏而表現為支氣管痙攣,引起喘息
我們所講的哮喘是指支氣管哮喘,雖然它和喘息性支氣管炎都表現有哮喘癥狀,但他們是兩種疾病。
喘息性支氣管炎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引起支氣管壁炎癥,黏膜充血水腫,管壁肌肉有痙攣,使呼吸道相對狹窄而產生哮鳴音;常表現有發熱、咳嗽和哮喘;過去史中常有嬰兒濕疹史;發病年齡以2歲以下多見;治療以控制感染為主。
而支氣管哮喘發病是由于花粉、粉塵、蟲螨等過敏而引起;表現以哮喘為主,可無發熱、咳嗽等癥狀;有家庭和個人過敏史,有嬰兒濕疹史;發病年齡4~5歲以后多見;治療原則為解除過敏原,控制哮喘發作。
雖然兩者是不同的疾病,但是部分小兒由于哮喘性支氣管炎的反復發作,以后可以成為支氣管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