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胡思亂想是我們很多人都會犯的錯誤。要知道,胡思亂想會給我們的精神帶來壓抑、緊繃、消極等,而這也是嚴重了我們的壽命長短。
驚!愛做這件事的人80%都短命
思考本是一件好事,但有的人遇到點小事兒就過分猜測解讀,甚至胡思亂想,不僅讓自己身心俱疲,也讓身邊的人變得“句句驚心”。
小王最近工作總是戰戰兢兢、心不在焉的,擔心遭到上級的批評,甚至當同事受到批評時,他也會十分緊張,生怕是因為自己的錯誤引起的。說起緣由,是因為之前的一次小疏忽,導致工作中出現失誤挨了說。打那之后,他總擔心自己受排擠、受孤立。不僅工作難以順利開展,失眠、焦慮的困擾也影響了他最近的生活。
68歲的李阿姨最近也總覺得草木皆兵,她說。“不管別人說什么,都覺得在針對我。”,三天前,老人跟女兒大吵一架。就因為閨女說了句“趕緊走,別磨蹭”。
老人和女兒本來很和睦,女兒無心的一句催促,結果招來不快。她的女兒劉女士無奈地說:“這幾年,她經常想多,歪曲別人的話是‘家常便飯’。”
比起小王和李阿姨,小張則更加苦惱,30多歲的他十分在意自己的健康,總覺得身邊的東西都很臟,因此強迫洗手,最后發展到無法停下來,不得不住院治療。
胡思亂想本來是人人都有的心理活動,但童年的經歷和周圍環境會左右人胡思亂想的程度,嚴重時則會導致焦慮、強迫等行為。
專家認為,首先社會壓力和競爭的增大導致人們危機感增大,進而變得敏感。生怕自己會錯了意,導致工作和生活中的窘境。
其次,人際關系的復雜化,不少人每天在不同的角色中轉化,時而要做合格的丈夫或妻子,時而要當稱職的上司,時而要迎接重要的客戶。這些不同的角色讓人們戴上了不同的面具,見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揣摩語言背后的用意,就成了不少人的“職業病”。時間長了,就會開始胡思亂想。
最后,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愛瞎想的人往往從小不被尊重,常被父母批評、否定、打罵,導致內心自卑,以致長大后對別人的舉止特別在意。總愛洗手的小張與父母的關系就不好,經常遭到父母無端責罵。
胡思亂想是煩惱的源泉。有些人遇事不是認真思考解決辦法,而是東想西想,進而否定、恐嚇自己,于是自己成了自己的“敵人”。
胡思亂想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讓人焦慮、緊張,進而導致失眠。睡眠不足會加速人的衰老,甚至提高早亡風險,美國抗癌協會的調查顯示,每天睡眠不足4小時的人,80%都是短壽者。
其次,失落、焦躁、恐懼等情緒,會對軀體造成器質性傷害。專家說,心、身是相互影響的,臨床上有許多疾病是由心理社會事件誘發的。胃是最能表現情緒的器官之一,因而有些人常常被“氣得胃疼”,還有的人在過分憂慮時感覺“胃縮成了一團”。愛瞎想的人往往內心糾結、矛盾,伴隨胃的過度活動,進而引起胃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