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不單單可以看出一些常見疾病,也可以看出性病的一些表現。那么哪些癥狀是性病是表現呢?性病會不會導致口腔潰瘍呢?下面一起來看下。
大家都知道,口腔是用來說話、吃飯的器官。您是否知道,一些常見的性傳播疾病在口腔黏膜上也會有明顯的病變?我們可以從口腔發現性病的蛛絲馬跡。這對保護自己和保護他人,都很有好處。
性病怎么看?口腔中一看便知
一、淋病
淋菌性咽炎在臨床上較常見,主要表現為唇、頰、舌、牙齦、口底的黏膜充血,出現紅斑,甚至為火紅色黏膜面,也可以發生直徑為2~3厘米的潰瘍,表面覆蓋黃白色假膜。咽部周圍充血、發紅,表面有散落小皰,發音嘶啞。
二、尖銳濕疣
可累及唇、頰、牙齦、腭、舌和咽喉部。初起為淡紅色丘疹,逐步增大、增多,融合成乳頭狀贅疣,如菜花狀。顏色暗紅、灰白或灰黃,表面濕潤、柔軟,有惡臭。隨著尖銳濕疣的增大,可堵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難,危及生命。
三、梅毒
梅毒是由性交、接吻、喂乳、輸血、共用飲食器具等引起的為后天梅毒,由胎盤傳染的稱為先天梅毒。無論哪期梅毒,都可能有口腔表現。
1.Ⅰ期梅毒
Ⅰ期梅毒的主要表現是硬下疳,口腔是僅次于外生殖器的第二個好發部位。發病部位主要在唇、牙齦、舌、腭和咽喉部。患有唇部下疳者,表現為巨唇,唇的表面有棕色薄痂,常因化膿感染而潰爛,局部疼痛,有膿性分泌物,所屬淋巴結腫大。患有舌部下疳者,多表現為舌前區覆蓋灰色假膜,按之稍硬,疼痛不明顯,頦下、頜下淋巴結腫大。
2.Ⅱ期梅毒
Ⅱ期梅毒可在感染后9~12周發生,為全身多部位損害,在口腔方面表現為梅毒性口炎和梅毒性黏膜斑。患梅毒4年未愈,即進入晚期,也就是Ⅲ期梅毒,此時口腔損害更明顯。
先天性梅毒分為兩種。4歲以前發病的稱為早發性先天梅毒,其表現與成人Ⅱ期梅毒相似。在口腔方面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斑,即在口腔黏膜上出現稍高于正常黏膜表面的卵圓形斑塊,可以發生潰爛,一般無痛。
四、艾滋病
口腔表現是診斷艾滋病的重要指征之一。艾滋病患者常見的口腔征象有:
1.白色念珠菌病
表現與常見念珠菌病(俗稱雪口癥)相似,多發生在上腭及舌背部紅色區域,也偶見于頰黏膜。可見白色斑點或斑塊,但不明顯,且有局部黏膜潮紅,觸痛劇烈,舌苔白而厚,不易剝離。也有慢性無痛性表現者,用一般制霉菌素、抗真菌藥物治療,不易好轉。
2.毛狀白斑樣
是位于舌后兩側邊緣的白色或灰色病變,不能除去,并見有垂直的皺褶,病變可延伸到舌腹部、舌背部。這種病變具有不尋常的病毒感染特征,使用抗生素治療沒有效果。
3.口腔皰疹樣
口腔黏膜上出現小水皰樣病變,其周圍可有紅暈,有些皰疹可連成片狀或條狀。牙齦線形紅斑樣:沿牙齦邊緣出現界線清楚的火紅的帶狀紅斑,無潰瘍,無牙周袋。采用去除牙石、去除牙菌斑等治療方法不見好轉。
4.卡波氏肉瘤
為艾滋病患者特征性的口腔表現,見于硬腭,也可發生于牙齦和舌,呈紫紅色或深紫紅色、淡藍色,類似血管瘤臨床表現的斑塊或腫塊。
從口腔還可以看出這些疾病
1.持續性口腔異味:糖尿病
口臭(頑固性口腔惡臭,甚至刷牙后也無改善)可能存在多種誘因,糖尿病是常見原因。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缺乏,無法將葡萄糖完全轉換為能量。一旦葡萄糖缺乏,身體就會將脂肪分解為酮類酸性物質,該物質聚集于唾液(血液和尿液中也含有),就會導致口腔惡臭。專家建議,去醫院做全面體檢。
2.牙齦蒼白:貧血
身體缺鐵會導致血紅蛋白不足,負責攜帶氧氣至肺部的紅細胞減少。牙齦血管密集,如果紅細胞不足,牙齦就會發白。專家建議,多吃富含鐵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貧血。如果沒有緩解應看醫生,牙齦發白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所致。
3.口腔金屬味:味覺障礙
口腔金屬味道出現一兩天,可能是味覺障礙所致。缺鋅可能是一個主要原因,鋅對味蕾細胞的正常工作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專家建議:及時看醫生,查血測鋅。多吃牡蠣、紅肉和禽類等富含鋅的食物。
4.牙齦萎縮:牙齦炎
不良口腔衛生習慣會導致牙垢及牙結石,進而誘發慢性牙齦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則會導致牙周炎及牙齦萎縮。牙病久拖不治還會增加心臟病和腦卒中危險。專家建議,堅持每天早晚刷牙,用牙線清潔牙縫。每半年看一次牙醫。
5.舌苔顏色異常:細菌或真菌感染
暫時性褐色或黑色舌苔可能是咖啡或煙草所致。然而,白色或黃色舌苔(并伴有發癢或敏感)則可能是細菌或真菌感染。專家建議,看醫生,藥物很容易治療。
6.舌面崎嶇不平:游走性舌炎
游走性舌炎(也稱“地圖舌”)的癥狀為舌頭表面出現地圖樣紅色斑點。該病通常原因不明,有醫生認為是辛辣食物所為,通常一周會自愈。專家建議,如果舌頭紅色斑點持續時間長,斑點變大,則應該看醫生以排除口腔癌的可能。
7.口瘡:口腔潰瘍
口瘡是一塊小且疼痛的潰瘍或傷痛,通常見于口腔。此病多因為壓力所致或酸性食物進食過多。口腔潰瘍通常10—14天會自愈。專家表示,如果口腔潰瘍處出現灼痛刺痛應看醫生,抗菌漱口液、糖皮質激素軟膏或局部類固醇藥物都有助于緩解疼痛和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