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近日發現,人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和女性的學歷密切有關:受教育程度越高,她們體內的有害膽固醇越低。而男性的膽固醇水平,更多取決于運動。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通常被理解為“壞”膽固醇,因為LDL-C水平升高,將沉積于心腦等部位血管的動脈壁內,逐漸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阻塞相應的血管,最后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和中風。
作為“歐洲癌癥前瞻性調查”的一部分,研究人員調查了22451名年齡在39~79歲之間的英國居民,并詢問了他們是否飲酒、身體質量指數(BMI)數值等問題。同時采集受試者的血液樣本,以確定其血脂水平,包括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數。最后,研究人員使用三個因素衡量受測者的社會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受教育程度、居住地的貧困水平。
結果發現,沒有受過教育的15歲女性,體內的LDL-C水平明顯高于接受過教育的女性。即使加入BMI指數和酒精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后,這一結論仍然成立。
研究還發現,總體而言,女性體內的“好壞”膽固醇均比男性要高。男性的膽固醇水平取決于運動,那些從事體力活動較多的男性,膽固醇數量低于從事非體力勞動的男性。研究人員猜測,這可能是因為這類人進行了更多體育運動,有助于降低膽固醇。
研究的領導者、劍橋大學臨床醫學肖教授(Kay-Tee Khaw)指出,社會地位和心血管疾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聯系。“在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因素中,有一個很好辨認的社會梯度。”不過,她同時補充強調,評估這些健康差異的原因非常復雜,因為衡量社會地位的不同標準,如個人職業、受教育水平、貧困水平等,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對個人健康造成影響。肖教授認為,目前還需要進一步分別研究男性和女性的情況,以找到造成這種性別差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