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免疫系統能自動清除HPV病毒
HPV是一組嗜上皮細胞(感染皮膚或粘膜)的DNA病毒的總稱。它有超過100種型別,其中約40種是生殖道上皮HPV。依據其引發癌癥的危險程度,HPV可以分為高危型HPV(引發宮頸癌、肛門癌、外陰癌、陰道癌等癌癥)與低危型HPV(生殖器尖銳濕疣等良性病變)。
據專家介紹,感染HPV并不鮮見,80%的女性在一生中會有一次感染,即使感染了HPV也沒有什么可害怕的,這種感染通常是短暫性的,它們不會給身體帶來重大危害,病毒通常會在8到12個月,最長不超過兩年的時間內被免疫系統“掃地出門”。只有少數免疫機能比較弱的女性,無法消滅進入體內的HPV,造成HPV持續感染。
專家表示,成年有性生活的女性只需要每年定期做婦檢防癌篩查,就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宮頸癌的發生。
HPV持續感染應進行治療
所謂HPV病毒持續感染,是指間隔一年以上連續兩次檢查均發現HPV陽性。持續感染通常沒有明顯的特異癥狀,張秋實主任表示,雖然目前尚無針對HPV病毒的特效治療藥物,但假如發現HPV持續感染,還是應該通過局部治療或使用干擾素來增強人體自身的免疫力,殺死病毒。
持續感染假如沒得到有效控制,繼而出現宮頸細胞學的改變,那么就要警惕宮頸癌的癌前病變了。據悉,癌前病變又分為三級(CIN1、CIN2、CIN3),絕大多數一級病變通常會退回到一般的普通炎癥,只有達到三級才發展為宮頸癌。
檢出子宮頸癌前病變時,如何進行治療是患者最關心的問題。張秋實主任表示,CIN1患者有60%以上自然逆轉的機會,只需密切隨訪或局部物理治療,如電灼、激光和微波治療就已經足夠,這種治療只需在婦科門診完成,治療過程基本無痛苦。
對診斷為CIN2/3患者可通過局部切除法治療,常用的有子宮頸電環切除術(LEEP)、子宮頸錐形切除術,通過局部切除病灶,既保留了生育功能,又能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手術后不會影響夫妻生活。假如已經出現原位癌者如果沒有生育要求則需切除子宮,如果有生育需求可進行保宮治療。
定期做宮頸癌篩查 保護好女人的“第二張臉”
俗話說,乳腺是女人的第二張臉,宮頸的作用不亞于乳腺。它是子宮的屏障,是防止病原體侵入宮腔的重要防線;受孕時,精子通過宮頸進入宮腔;月經來潮時,經血通過宮頸排出;分娩時,宮頸從1厘米擴大到10厘米,讓胎兒通過……宮頸一旦受損,女性的健康就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據專家介紹,從持續感染HPV到發生宮頸浸潤癌,通常大約需要8-12年時間,這段時間不算短,給早期發現宮頸癌隱患并早期預防提供了可能,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女性由于忽略了宮頸癌篩查,最終錯過了早期發現癌癥隱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