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讓很多初做父母的年輕朋友都非常擔心的一種兒科疾病,我們大家都應該知道,新生兒黃疸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我們大家對該病要引起重視,為了避免該病給寶寶帶來的危害,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積極的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那么究竟如何預防新生兒黃疸呢?
新生兒黃疸的預防是非常重要的,引起新生兒黃疽的原因非常的多,為了避免該病的危害,必須及時診斷、正確處理。
一、 生理性黃疽
新生兒生理性黃疽是指因其膽紅素代謝尚不完善而引起的暫時性黃疽,并不是由于某些病理因素所致。據有關統計資料報道,約80%的新生兒出生后2-3天會出現黃疽,但大部分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疽在生后10到14天會自行消退。新生兒生理性黃疽的發生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有關。
二、母乳性黃疽
母乳是新生兒最理想的天然食物,然而,有的孩子吃了母乳后會出現黃疽,停喂母乳后黃疽便逐漸消失,醫學上將這種吃母乳引起的黃疽,稱為母乳性黃疽。
母乳性黃疽的發病率并不低。 據國外報道,新生兒的母乳性黃疽約占全部出生新生兒的1.3%,占所有母乳喂養兒的2.4%。 其病因與患兒母親乳汁中含有一種名叫3-2孕烷二醇的激素有關。 這種激素能抑制肝臟中膽紅素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阻礙對膽紅素的及時處理,使血液中總膽紅素大量增加,再加上新生嬰兒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酶的合成功能比較有限,不能有效地結合、輸送和排泄膽紅素,致使全身皮膚和鞏膜出現黃疽。
母乳性黃疽易發于用母乳喂養的順產足月新生兒。 母親懷孕時,一般無特殊疾病史。黃疽常發生在出生后第一周末,或第二周初。黃疽高峰出現于第二、三周。血清總膽紅素最高可達153. 9 - 444. 6 5mol/L(9--26 m g/d),以未結合的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
持續母乳喂養,新生兒的黃疽經4-11周后可自然消退。 如果暫停母乳喂養,則黃疽大多在2- 4天內迅速減輕,在第6-9天內可完全消失。黃疽患兒的其他方面大多比較正常,生長發育、智力狀況可與健康嬰兒無異。
如停喂母乳幾天后再喂母乳,黃疽可再次出現,不過此時出現的黃疽往往是輕度的。以后,即使持續地用母乳喂養,黃疽亦不出現。這是由于母乳中的孕烷二醇激素在新生兒出生后3到10周逐漸消失。另一方面,新生兒或嬰兒自身肝臟功能和酶的發育趨于成熟,即使母乳中仍有少量的激素存在,患兒的黃疽也會同樣消退。
三、新生兒溶血病
新生兒溶血病,是指因母嬰血型不合,母親的血型抗體通過胎盤進人胎兒體內引起胎兒、新生兒紅細胞破壞而造成的一種溶血病。人類的血型系統有26種之多,雖然有多種系統可發生新生兒溶血病,但以A、B、O、Rh血型系統的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最常見。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人的AB() 血型系統中,有A 型、B 型、O 型和AB 型四種血型。
A 型血的人血中有“A抗原;B型血的人血中有“B‘,抗原;AB型血的人血中有“A ”和“B”兩種抗原;只有O 型血中無抗原。 假如母親和其腹中胎兒的A、B、O血型不合,如母血型為O 型,而胎兒為A型或B型,則胎兒血液中的A 抗原或B抗原在妊娠中晚期或分娩時有少量地進入母體血中,刺激母體產生與之相對應的抗體,這些抗體以后在母親再次懷孕時就可通過胎盤進人胎兒體內,而胎兒的血型又恰為 A 型或 B 型,抗體就會與胎兒紅細胞膜上的抗原發生作用而發生凝集, 即可引起胎兒紅細胞的溶解與破壞,發生A、B、O 溶血。 臨床上主要發生在O 型產婦,A 型或B 型胎兒。產婦A 型,胎兒B型或AB型;產婦B型,胎兒A型或AB 型時同樣可發病.A、B、O 溶血大多發生在第二胎,但由于自然界中廣泛存在ABO 抗原因子,所以,ABO 溶血也可以發生在第一胎。
Rh 血型不合溶血病:人的Rh 血型中,共有C,c;D,d;E,e 6種抗原,其中D 抗原最早發現且抗原性最強,凡具有D抗原者稱Rh 陽性。 我國漢族人群中大多數為Rh 陽性。 但是,假如母親為 Rh 陰性,父親為Rh 陽性,胎兒遺傳父親為Rh 陽性時,那么 ,胎兒的抗原物質也會在懷孕的后期或分娩時進人母體,使母體產生相應的抗體。當母親下次懷孕時抗體就會通過胎盤進人胎兒體內,就可引起溶血。由于Rh 抗體需要經過妊娠或輸血產生,所以,母親若未接受過輸血,Rh溶血病一般不會發生在第一胎。
四、核黃疽
核黃疽,又稱膽紅素腦病,是指未結合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引起腦組織病理性損害的一種疾病,主要見于新生兒,以致病人出現肌張力增高、發熱、驚厥、呼吸不規則,嚴重者可造成死亡。
新生兒由于溶血等原因,造成體內未結合膽紅素(指未和白蛋白結合的膽紅素) 大量增高, 當達到一定濃度(》 342 5mol/L)時,即可有大量脂溶性的未結合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進人腦組織,使腦細胞線粒體的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聯作用發生障礙。腦細胞因能量產生不足而變性壞死,其中以大腦基底神經節、下丘腦及第四腦室底部黃染最明顯,故稱為核黃疽。
新生兒黃疸的預防與護理應注意如下幾點:
(1)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濕熱侵襲而累及胎兒,致使胎兒出生后出現胎黃,故妊娠期間,孕母應注意飲食有節,不過食生冷,不過饑過飽,并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2)婦女如曾生過有胎黃的嬰兒,再妊娠時應作預防,按時服用中藥。
(3)嬰兒出生后就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發現黃疸應盡早治療,并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了解黃疸的進退。
(4)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癥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癥,以便對重癥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5)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臟大小變化,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6)注意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7)需進行換血療法時,應及時做好病室空氣消毒,備齊血及各種藥品、物品,嚴格操作規程。
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對如何預防新生兒黃疸都了解了吧,導致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是有很多的,家長一定要積極的進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