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旁疝一般治療
十二指腸旁疝西醫治療
一、治療
無癥狀的十二指腸旁疝多因其他手術時發現,如手術中發現結腸位置正常或有改變,部分或大部分小腸被裝在結腸系膜形成的囊狀包膜內,可以診斷為十二指腸旁疝,應予以腸襻復位,關閉疝環口治療。
1.術中分型
依據病理特點判斷左側或右側十二指腸旁疝:
①疝環口在腹部右側或向右側開,其前壁血管為腸系膜下動脈者為左側型十二指腸旁疝;
②疝環口在腹部左側或開向左側,其前壁血管為腸系膜上動脈者為右側型十二指腸旁疝。
2.手術原則
對于病人有長期不完全性小腸梗阻表現的十二指腸旁疝,一經確診,須考慮擇期手術治療,出現急性腸梗阻表現者應急癥手術處理。手術原則是:復位腸襻,適當處理疝入的腸管,關閉疝環口。
3.手術方法
(1)復位腸管與腸襻:
疝入小腸不多、疝塊較小的十二指腸旁疝,復位內容物比較容易。如疝入小腸過多、而且嵌頓在疝囊內、手法復位困難時,可仔細擴張疝囊頸后再試行復位;如仍有困難時,可謹慎地避開疝囊前方的腸系膜血管,切開疝囊頸、擴大疝環口以利于腸管從疝囊內復位。為防止腸系膜血管損傷,在疝囊前壁無血管區切開疝囊,取出腸管切開減壓,以使腸管順利復位。
(2)腸管處理:
疝囊內腸襻復位后可視情況予以適當處理:
①伴有扭轉者應予以解除;
②嚴重粘連者可給予松解,如有必要可行腸排列術,以免術后再次發生腸梗阻;
③已發生腸絞窄、壞死者則應做腸切除吻合。
(3)關閉疝口:
左側十二指腸旁疝,可先切開從脾曲到乙狀結腸的降結腸外側的側腹膜,游離降結腸;沿結腸的長軸切開疝囊,將降結腸翻轉向右側,可清楚地顯露疝環口。切開疝環邊緣的部分腹膜。注意勿損傷腸系膜下血管,將疝內容物復位,然后關閉疝口,將降結腸固定在左側后腹壁。
右側十二指腸旁疝可切開升結腸側腹膜,將升結腸翻轉到腹腔的左側,把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的大部分放到右側,末端回腸、盲腸和結腸放到中線的左側,使疝囊成為腹膜腔的一部分,從而有效地消除了疝環,使疝入的小腸完全復位。腸系膜上動脈及其盲腸和升結腸分支位于疝囊的前壁,切勿在此處切開疝囊,以免損傷這些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