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假膜性腸炎一般治療
小兒假膜性腸炎西醫治療
一、治療
1.停用抗生素
一旦診斷明確,立即停用原用的抗生素,最常見的為氨芐西林(氨基芐青霉素)、青霉素、頭孢菌素、林可霉素(潔霉素)等。輕型病人停藥后48h,癥狀明顯好轉,7~10天治愈。嚴重病例需時較長。
2.單純性腹瀉患兒
對單純性腹瀉患兒,無需特殊治療,或應用調節腸道微生態藥物,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制劑,使腸道內正常菌群生長即可控制臨床癥狀。不能口服者經胃管給予或灌腸亦可達到治療目的。對腹瀉嚴重的患兒應注意水和電解質的平衡,需要時予以及時補液治療。
3.抗生素治療
一般在病情較重或停用原先使用抗生素48h病情無好轉者,才改用其他抗生素治療。宜口服在腸道不易吸收的且不易誘發梭狀芽孢桿菌腸炎的抗生素,應用劑量要大,療程要長,才能達到清除病原菌,防止復發的目的。針對致病菌適當口服或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中,禁用抗腸蠕動藥物,因其抑制腸蠕動可增加腸道中桿菌和毒素的停留吸收,使用這類藥物還可誘發中毒性巨結腸。
(1)萬古毒素:萬古霉素在治療難辨梭狀芽孢桿菌的效果可達100%,劑量為40mg/kg,分3次服,療程為7~10天,一般用藥2~4天癥狀即可消失。
(2)甲硝唑(滅滴靈):每天20mg/kg,分3次服,療程7~10天,也可同時選用萬古毒素。
(3)利福平:每天10~15mg/kg,分3次口服,療程1~2周。危重病兒有中毒性腸麻痹、腸穿孔不能口服時,可選用上述藥物交替靜脈點滴,但任何一種藥物單獨靜脈點滴時,均不能使結腸內藥物達到足以清除病菌的濃度,一旦病情好轉,應立即改為口服。
(4)復發時的治療: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首次復發時癥狀較輕者可不用藥物治療,癥狀嚴重者應繼續給予甲硝唑或萬古霉素治療,但療程應延長至14天。
(5)口服考來烯胺(消膽胺):口服考來烯胺(消膽胺)在腸道內發揮離子交換作用,能吸附腸腔內梭狀芽孢桿產生的菌毒素后排出。患兒在口服萬古霉素的同時可以加用考來烯胺(消膽胺),每天分2次口服。但它也能吸附萬古霉素,因此,這兩種藥物應相隔3h分別服用。也可口服促腸道菌群恢復的藥物,如口服雙歧桿菌三聯活菌制劑(培菲康)、雙歧桿菌(麗珠腸樂)等活菌制劑。
4.其他治療
矯正脫水酸中毒、輸血、人血白蛋白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由難辨梭狀芽孢桿菌免疫牛后獲得的牛乳也可用于中和腸腔內毒素。應用抗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抗血清治療也有效。對頑固性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性腸炎可試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以中和患兒血液中的細菌毒素。
5.治療并發癥
并發腸穿孔時應及時轉外科治療。合并腎衰、休克、DIC時應及時給予相應的急救處理。
二、預后
立即停用原用的抗生素,輕型病人停藥后48h,癥狀明顯好轉,本病經1~2周正規治療,80%~90%可痊愈,嚴重病例需時較長。少數在停藥1~2周可復發,或病程遷延可達1~4個月,重新選用以上藥物治療,仍可達到治愈目的。但延誤治療及暴發型預后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