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起病緩慢,有低熱、乏力、倦怠、食欲不振,消瘦及貧血等全身癥狀,多為單發性,早期癥狀為疼痛,初起時疼痛不劇烈休息后會好轉,在小兒則表現為夜啼,兒童患者常訴膝部疼痛,如不加注意,會延誤診斷,隨著疼痛的加劇,出現跛行。至后期,會在腹股溝內側與臀部出現寒性膿腫,破潰后成為慢性竇道。股骨頭破壞明顯時會形成病理性脫位,通常為后脫位。愈合后會遺留各種畸形,以髖關節屈曲后收內旋畸形,髖關節強直與下肢不等長最為常見。
二、診斷
對于髖關節結核的診斷,依據病史、癥狀、體征和X線的表現一般不困難。但是對于早期病例進行早期診斷也并不十分容易。所以,患者早期的癥狀和一些不顯著的體征應引起醫生的莫大關注。不然,因誤診而給患者帶來的后果雖然不及“死亡”那么可怕,但其終生痛苦也是相當惡劣的。
這里只將臨床檢查和診斷分析中的重點內容略加重復。
詳細了解病史。首先了解發病時間、病期表現、與外傷和其他疾病的關系、有無結核病接觸史等。然后了解其并發癥及以往的就醫經過和診斷治療結果。這些資料將為你的正確診斷奠定基礎。
細致而全面的檢查病人,是正確診斷的前提,也是采取適當治療的先決條件。所以從一見到病人開始,就應注意他的姿勢、步態和一般舉止動作。然后令病人脫去衣服進行裸體檢查。這樣,什么畸形、腫脹、肌萎縮、功能障礙以及肢體的色澤、瘢痕等均可顯而易見,有時可以達到“一目了然”的收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分別行立位和臥位檢查。
被動檢查髖關節的活動范圍很重要。因為其旋轉活動障阻和疼痛是髖關節疾病的早期特征之一。為了準確掌握,應該是雙側對照或同時進行檢查。肌攣縮是髖關節結核發展初期的一個特征,因此必須注意進行髖關節的過伸活動檢查。當病情發展,攣縮變得明顯時,Thomas氏征陽性。
較晚期的病變,由于關節發生解剖學的改變,其在各方向上的活動均發生頑固性的限制。關節受限的程度最好用測量來確定。所謂“輕度”、“明顯”等詞語的表達實在是不夠確切。
X線的檢查是必要的補充,不能把它理解為是帶確定診斷意義的手段而忽略其他。還要曉得X線征象的改變往往較臨床變化為遲,所以X線特征未具備之前,不能完全否認結核病。曾有一例患者,只有在X線片上看到股骨頭完全破壞消失后,醫生才下決心診為結核,從而延誤了治療。
X線檢查時投照位置較重要,往往是有正位而無側位,有一側的而無對側的。最理想的是要包含有雙側髖關節,而且是完全對稱的X線片。有時為了尋找小病變,必須進行側位甚至斜位投照。斷層攝影的意義如何,有待進一步探討。
在診斷中,對于早期病人,當診斷確有疑難時,可慎選手術探查,同時進行病理檢查,不宜長久觀察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