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一)廣泛性焦慮癥
又稱慢性焦慮癥,是焦慮癥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常緩慢起病,以經常或持續存在的焦慮為主要臨床相。具有以下表現:
1.精神焦慮
精神上的過度擔心是焦慮癥狀的核心。表現為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難以預料的某種危險或不幸事件的經常擔心。有的患者不能明確意識到他擔心的對象或內容,而只是一種提心吊膽、惶恐不安的強烈的內心體驗,稱為自由浮動性焦慮(free-floating anxiety)。有的患者擔心的也許是現實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事情,但其擔心、焦慮和煩惱的程度與現實很不相稱,稱為預期焦慮(apprehensive expectation)。患者常有恐慌的預感,終日心煩意亂、憂心忡忡,坐臥不寧,似有大禍臨頭之感。
2.軀體焦慮
表現為運動不安與多種軀體癥狀。運動不安:可表現搓手頓足,不能靜坐,不停地來回走動,無目的的小動作增多。有的病人表現舌、唇、指肌的震顫或肢體震顫。軀體癥狀:胸骨后的壓縮感是焦慮的一個常見表現,常伴有氣短。肌肉緊張:表現為主觀上的一組或多組肌肉不舒服的緊張感,嚴重時有肌肉酸痛,多見于胸部、頸部及肩背部肌肉,緊張性頭痛也很常見。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表現為心動過速、皮膚潮紅或蒼白,口干,便秘或腹瀉,出汗,尿意頻繁等癥狀。有的患者可出現早泄、陽痿、月經紊亂等癥狀。
3.覺醒度提高
表現為過分的警覺,對外界刺激敏感,易于出現驚跳反應;注意力難于集中,易受干擾;難以入睡、睡中易驚醒;情緒易激惹;感覺過敏,有的病人能體會到自身肌肉的跳動、血管的搏動、胃腸道的蠕動等。
4.其它癥狀
廣泛性焦慮障礙患者常合并疲勞、抑郁、強迫、恐懼、驚恐發作及人格解體等癥狀,但這些癥狀常不是疾病的主要臨床相。
(二)驚恐障礙
驚恐障礙(panic disorder)又稱急性焦慮障礙。其特點是發作的不可預測性和突然性,反應程度強烈,病人常體會到瀕臨災難性結局的害怕和恐懼,而終止亦迅速。
患者常在無特殊的恐懼性處境時,突然感到一種突如其來的驚恐體驗,伴瀕死感或失控感以及嚴重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患者好像覺得死亡將至、災難將至,或奔走、驚叫、四處呼救,伴胸悶、心動過速、心跳不規則、呼吸困難或過度換氣、頭痛、頭昏、眩暈、四肢麻木和感覺異常、出汗、肉跳、全身發抖或全身無力等自主神經癥狀。
驚恐發作通常起病急驟,終止也迅速,一般歷時5~20分鐘,很少超過1個小時,但不久又可突然再發。發作期間始終意識清晰,高度警覺,發作后仍心有余悸,擔心再發,不過此時焦慮的體驗不再突出,而代之以虛弱無力,需數小時到數天才能恢復。60%的患者由于擔心發病時得不到幫助而產生回避行為,如不敢單獨出門,不敢到人多熱鬧的場所,發展為場所恐懼癥。
二、流行病學
患病率為1.48‰(中國,1982),女性多于男性,約為2:1。美國(1994)的資料顯示,廣泛性焦慮癥患病率男性為2%,女性為4.3%;驚恐發作的患病率男性為1.3%,女性為3.2%。廣泛性焦慮癥大多起病于20~40歲,而驚恐發作多發生于青春后期或成年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