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因嘔吐嚴重者,鉀、氯可異常。
1.頸椎拍片 包括正位、側位、斜位及過伸位,確定患者有無頸椎骨質增生、椎間隙狹窄、頸椎間盤突出等異常改變。
2.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TCD) 根據其頻譜圖像,平均包絡線血流速度(vm)及搏動指數等指標,從枕窗檢測椎動脈(VA),基底動脈(BA),可明確判定椎基底動脈及其主要分支的血流動力學情況,推測管腔有無狹窄或痙攣,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診斷提供佐證。
3.腦干聽覺誘發電位(BAEP) 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診斷具有肯定價值,已獲得眾多學者的共識。由于腦干受損的程度,發病時間與BAEP檢測間隔時間的長短,以及病變本身的病理性質不同,均可使BAEP的陽性率有差異。國內文獻報道由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引起眩暈患者,BAEP異常率可達34.3%至75.0%,我院一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BAEP異常率82.8%,表明BAEP是一項有價值的輔助診斷方法,若能結合椎動脈顱外段的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效果更佳。
4.前庭功能檢查 主要作冷熱試驗,有一部分病例出現單或雙側前庭功能減退。
5.眼震電圖 可以客觀描記眼球震顫的方向、速度、頻率、幅度以及一些肉眼難以觀察到的眼球震顫。
6.頭顱和(或)頸椎CT或MRI檢查 了解腦干或后顱窩有無其他病變。頸椎CT檢查較普通平片更清晰,可發現頸椎骨質增生、韌帶鈣化、椎間隙變窄、頸椎間盤脫出及椎骨畸形等改變,CT或MRI在顯示橫突孔狹窄與椎動脈受壓方面有相互印證,相互補充的作用,可酌情選用,對鑒別椎動脈型頸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有較高價值。
7.其他 如血脂、血糖、血黏稠度、眼底、心電圖等檢查對判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亦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