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尿病初診應做哪些檢查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紊亂綜合征,可以導致心、腦、腎、眼、神經等多臟器損害。因此,疑似糖尿病的患者到醫院就診時,除了要明確診斷以外,還應進一步明確是否合并有高血壓、高脂血癥、肥胖癥等代謝紊亂性疾病,以及有無糖尿病的各種急慢性并發癥等。
(一)血液檢查
(1)血糖監測
糖尿病患者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檢查血糖的頻率和時間,在患病初期,或調整治療方案,或改變飲食、運動規律時,建議適當增加監測次數。
(2)肝腎功能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癥。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腎功能等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許多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時存在肥胖、血脂紊亂、脂肪肝及肝功能異常,故還應做肝功能和血脂化驗。
(3)血脂檢查
(主要包括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紊亂,這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造成各種心血管疾病。
(4)糖化血紅蛋白測定
反映抽血前8~12周的血糖情況,建議2~3個月檢測一次。
(5)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試驗)
當一個人的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時血糖比正常人偏高,但還達不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時,就需要做OGTT試驗,以明確其是處于糖調節受損(I-GR)階段,還是真的患有糖尿病。
(6)胰島功能測定
它包括胰島素釋放試驗(IRT)和C肽釋放試驗(CPRT)。該試驗是通過測定患者的空腹及餐后各個時點的胰島素以及C肽的分泌水平和曲線特點,了解胰島功能的衰竭程度,并協助判斷該患者所患糖尿病的類型。
(7)細胞自身抗體檢查
包括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胰島素抗體(IAA)、胰島細胞抗體(ICA)等的檢查。做該項檢查主要用于明確糖尿病患者的疾病類型。1型糖尿病患者的這些抗體往往呈陽性,2型糖尿病患者則正好相反。其中,GA-DA在糖尿病患者的血中出現得早、持續的時間長,對診斷最有意義。
(二)其他特殊檢查
(1)心臟及下肢血管檢查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沒有心臟病癥狀不等于心臟沒有問題,及時做心電圖和心臟超聲檢查十分必要。常規心電圖檢查可以發現各種心律失常并了解心肌供血情況。此外,下肢血管超聲及造影可以了解有無下肢動脈硬化或狹窄,以便及早發現糖尿病足。
(2)血壓檢查
糖尿病患者高血壓發病率比一般人高2~6倍,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控制理想目標是120/80mmHg左右。
(3)眼科檢查
糖尿病可引起視網膜病變,嚴重者可失明,應定期和常規進行眼底檢查。眼科檢查可發現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這些病變可引起視力逐漸下降、視物模糊或者突然失明。
(4)肺部CT或X光胸片檢查
糖尿病患者肺結核發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4倍,胸部X片可以明確是否同時合并肺結核或肺部感染。
(5)心臟、腹部B超檢查
可了解糖尿病患者有無糖尿病性心肌病、膽囊炎、膽結石、腎臟病變、胰腺鈣化或結石等。
(6)骨密度測定
有助于發現骨質疏松癥。
(7)神經科檢查
用10克單尼龍絲進行觸覺檢查,可以早期發現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另外,做立、臥位血壓測量,以判定有無“體位性低血壓”;肌電圖檢查可了解有無身神經病變。
(8)頭顱CT檢查
患者一旦出現手腳不靈便,意識改變,口角歪斜,喝水嗆咳等,應做頭顱CT檢查,以便明確有無腦出血或腦梗死。
二、檢查前注意事項
1) ?患者檢查前一天晚飯后至第二天檢查前不再進食藥物,過夜空腹10-14小時,可以飲水。
2) ?抽空腹血后口服含75克葡萄糖水300毫升或吃100克面粉的饅頭,準確記錄服糖或吃饅頭后時間,分別于半小時、1小時、2小時、3小時準時抽血。
3) ?檢查過程中不能進食,勿服藥物。
4) ?試驗前三日必須正常活動,正常飲食。
5) ?疾病和創傷,如發熱、急性心腦血管病等,使機體處于應激狀態,可使血糖暫時升高,糖耐量減低。應待病愈后恢復正常活動時,再做此試驗。
6) ?藥物影響,如皮質激、生長激素可升高血糖,而乙醇、他巴唑、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可降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