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甲狀腺結節是一種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很多甲狀腺疾病可表現為結節,甲狀腺結節分為良性及惡性兩大類,良性者為絕大多數,惡性者不足1%。如可由甲狀腺退行性變、炎癥、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等多種病變所致。甲狀腺結節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多發的結節比單發的發病率高,而單發結節與多發結節相比甲狀腺癌的發生率較高。
1、 致甲狀腺腫因素
致甲狀腺腫物質包括某些食物、藥物、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及環境污染等;
2、 地理環境因素
碘缺乏地區有甲狀腺腫伴結節性甲狀腺腫流行;環境中缺少硒、氟、鈣、氯及鎂等微量元素的攝入等。
3、 放射因素
放射性損傷可以致癌,但統計證明,放射性131Ⅰ治療的主要副作用不是致癌,而是甲狀腺功能低下,尤其是遠期功能低下。在某些多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的TGA及TMA 檢測中發現有54.7%的陽性率,單結節陽性率為16.9%。
4、 遺傳因素
結節性甲狀腺腫患者有先天性代謝性缺陷,導致甲狀腺腫代償性增生過度。
5、 其他
免疫、碘缺乏、化學物質刺激及內分泌變化等
6、 依據結節的病因可分為
孤立性甲狀腺結節、多發性甲狀腺結節、毒性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囊腫、甲狀腺腫瘤等。
(1)孤立性甲狀腺結節(solitary goitre)
對單個腫大的甲狀腺結節應仔細進行檢查,并應進行甲狀腺放射性核素檢查。甲狀腺放射性核素檢查,采用Na99mTcO4,按照甲狀腺結節濃聚放射性核素能力的不同分為涼或冷結節(無功能性結節)、溫結節(功能性結節)、熱結節(高功能性結節)。
冷結節(cold nodus):甲狀腺結節濃聚放射性核素能力類似甲狀腺外本底放射性,此類結節惡變的程度大。
涼結節(cool nodus):甲狀腺結節濃聚放射性核素能力低于正常甲狀腺組織,但高于甲狀腺外本底放射性。
溫結節(warm nodus):甲狀腺結節濃聚放射性核素能力與正常的甲狀腺組織相同,故此類結節一般屬良性,發生惡變的可能性較小。
熱結節(hot nodus):甲狀腺結節濃聚放射性核素能力超出正常甲狀腺組織,是結節式功能自主性腺瘤的特征。
(2)多發性甲狀腺結節(multiple nodi goiter)
甲狀腺呈不均勻性腫大,捫之可觸及2個以上結節,結節的軟硬性視其產生原因不同而異。結節性甲狀腺腫常發生在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地區,甲狀腺結節的形成為在地區缺碘情況下,甲狀腺素合成降低,反饋性地使TSH分泌增多,TSH刺激甲狀腺組織反復增生、退化的結果。
二、發病機制
甲狀腺結節內結構大部分為含膠質濾泡,濾泡上皮細胞呈立方形(部分為扁平狀),行甲狀腺細針抽取細胞學檢查經特殊染色后,鏡下細胞學形態表現為較大量膠質中分散較少或中等量的立方上皮細胞,細胞體積較正常甲狀腺上皮細胞體積大,而染色均勻。
少數多發性結節或分散的單個結節,大多數屬腺瘤,并具有完整的包膜,大小可從數毫米到10cm以上。單個或多個結節圓形腫塊,腺瘤濾泡大小正常,充滿膠質,細胞分化良好。可分為3種類型:
1.濾泡型腺瘤
此種腺瘤由體積大小不等、含膠質量不同的濾泡組成,濾泡上皮有不同程度的增生現象,通常質地較硬,包膜完整。
2.乳頭狀腺瘤
濾泡上皮增生成帶蒂的乳頭狀,蒂柄中多為結締組織,有時可見結節中有較軟的部分是囊性,囊內為黏性液或陳舊性的血性液體。
3.混合性腺瘤
上述2種結節的結構在此種瘤中同時存在,即濾泡上皮細胞與乳頭狀上皮細胞均可見。
多細胞的濾泡腺瘤包括胎兒腺瘤,由微濾泡組成;Hurthle細胞腺瘤,含有實體嗜酸細胞;胚胎腺瘤由濾泡很少的低分化細胞組成。
總之,結節性甲狀腺腫發病機制比較復雜,目前仍不確切,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