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維生素K的生理功能被逐漸證實以后,維生素K已經成為維生素家族的保健新寵。實驗證實維生素K的生理功能不僅只局限與血液凝固有關,還影響骨骼質量和心肌供血,適當增加維生素K的攝入量,有利于骨骼與血管的健康。
?
由新生兒骨質疏松發現問題由于安裝人工心臟瓣膜的育齡婦女需要連續服用維生素K的拮抗藥——香豆素類藥物,結果在上世紀70年代末,使大約30%的這類婦女所生的新生兒出現了嚴重的骨骼損傷,這促使醫生進行深入研究。
?
?
通過動物實驗,證明香豆素類藥物能引起實驗動物的骨骼變形、生長縮減和骨質疏松。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骨鈣素是一種由成骨細胞和成齒質細胞合成的,含完全γ-羧基化谷氨酸殘基的蛋白質。它能與血鈣結合,促進鈣在骨骼組織里沉積,而不完全羧基化的骨鈣素不具有這種活性。在人體維生素K缺乏的情況下,骨鈣素不能發生完全的羧基化反應;在老年人中,不完全羧基化的骨鈣素很常見。
?
1984年,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費爾維爾的研究證明,與34名對照組的人員相比,在16名股頸骨骨折合并骨質疏松癥的患者的血液里,維生素K的濃度要比正常人低30%。經過對患有發生骨折或進行髖骨置換術的老人進行檢查,醫生也從這些老人的骨頭里分離出的骨鈣素中,發現了大量不完全羧基化的骨鈣素。
?
一項對7.2萬名老年婦女的調查也表明,與攝入量高的人相比,每天維生素K攝入量低于109微克的人,發生髖骨骨折的危險明顯增加。而絕經婦女每天補充1毫克維生素K,能使骨鈣素的濃度迅速增加,使骨骼損失減少40%。但是在美國,維生素K的人均日攝入量約為60微克,這顯然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
?
補VK可防動脈硬化
動物實驗發現,如果去除了小白鼠羧基化基質蛋白質基因的轉基因,小白鼠就會發生動脈血管嚴重硬化的現象,甚至在出生8個星期后會因主動脈破裂而死亡。研究人員還發現,在血管平滑肌細胞里的幾種羧基化蛋白質中,完全羧基化的基質蛋白質防止軟組織鈣化的作用最強。
?
由于停經是發生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所以,老年婦女是研究補充維生素K效果的最佳對象。醫生在對120名52~62歲的女士進行為期3年的跟蹤觀察后發現,每天補充1毫克維生素K的婦女與服用安慰劑的婦女相比,服安慰劑女士的血管彈性要低10%,耳廓、鼻子、喉嚨、氣管和軟骨組織也存在異常的鈣化現象。
?
另一項針對4500名老年人的長達9年的跟蹤調查研究表明,與1/3維生素K攝入量最低的人相比,1/3維生素K攝入量最高的人的冠心病死亡率低50%。
?
從食物中能獲得足量VK嗎
維生素K1在花邊甘藍、菠菜、西藍花等綠葉蔬菜里含量比較高。維生素K2的5個成員則只存在于肉類、奶制品和蛋黃等動物性食品里。據研究分析,維生素K1與葉綠體的結合比較緊密,因此,人體對維生素K1的吸收率較低,且隨脂肪攝入量的增減而徘徊在5%~15%。由于脂肪和卵磷脂有利于維生素K的吸收,因此人體對維生素K2的吸收要比維生素K1容易些。
?
目前,關于維生素K的推薦攝入量為每人每天100~120微克,但是歐盟的專家小組認為這個量偏低,每人每天要再補充100微克維生素K,才能滿足健康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