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穿一件泳衣足以造成夢魘,但并非如你想的那樣。對一件新泳衣的抽樣檢查出的結果的恐怖程度遠遠超出試衣間里的熒光燈,相反是泳衣跨部貼著的一張防止污染的細紙條。或者更確切的說,這張紙被潛在污染各類生物群,如糞便和各種潛在致病細菌。
大部分女性泳裝都貼有一張可拆卸的衛生襯墊,用來防止分泌液和其他細菌的污染。一些公司的退貨條款更是以該防護條的是否原封不動為退貨的標準,以此來保證為顧客提供更加干凈的衣服。但據專家們稱,商家們無需困擾,因為這些貼在新泳衣胯部的防護條并沒能真正地避免接觸細菌或病毒。
紐約大學藥學院微生物學和病理學臨床教授菲利普博士對從商店里買的各種衣物,小到內衣,大到外套進行了微生物和人體分泌液的檢測。果不出所料,他發現了很多臟東西,包括皮屑、糞便和呼吸道細菌,隨帶著陰道生物群,如酵母。攜帶有機物最多的衣物是泳衣、內衣和其他直接接觸身體的衣物。
在他的實驗過程中,商店品質跟泳衣多臟并無關系。菲利普告訴記者。無論商店高端或者低端,只要衣服被試穿過,總會留下細菌的明顯痕跡。
據稱,衣服臟程度可能與泳衣的布料多少有關。盡管很多女性試穿泳衣時,被建議要穿著內衣來進行二層防護,但很多人為了看泳衣是否真正合身而退去內衣。而且越是暴露的泳衣,試穿前,就可能有越多女性會退去內衣來進行試穿。在實驗中,一些女性可能對衛生襯墊的保護功能持懷疑態度,甚至卸去它?!安⒎敲總€人都這樣做,但是一些女性可能沒意識到這個防護條并非具備他們所想的保護功能,”他說。“有時,他們將這些防護條粘面對下地往后放置。其他人可能直接一起脫下,這樣就導致衣服充滿了人體生物群。
但是,因為通常在商店貨架上展示的泳衣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培養皿,它就是真正的健康威脅嗎?換句話說,當你在試衣間里試衣,什么是你真正的威脅呢?
“好消息是,大部分人類都擁有一個強大的免疫系統,一旦有生物群附著在身體時,這個系統通常能夠擊退這些小數量的生物群”,菲利普說,“事實是你接觸了一個細菌,并不意味這你將生病”。
例如,雖然大約有1/4的人攜帶葡萄球菌,這是一種可能潛藏在待售的泳衣里的細菌,但是很多這種普通品種的細菌并不具備感染風險。
有人說,哪怕是簽訂了合同,風險也并非真正為零。如在菲利普的試驗中發現的糞便生物群就可能攜帶一系列疾病,包括A型肝炎、大腸桿菌或者痢疾。其他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抗藥性強,而且對生命構成潛在威脅的細菌;或者鏈球菌,該細菌將導致咽喉炎到食肉菌感染(另舉例子),這些都是應該關注的。普通細菌如沙門氏菌或者諾瓦克病毒(一種腸胃病毒)都可在商店中的泳衣上寄生,菲利普說。
雖然這些風險都十分遙遠,但在這里提供幾條簡單的方法來減少泳衣大采購時的接觸風險:
1.穿著內衣褲進行試穿。因為泳衣的內襯十分容易拆卸,而且被不止一人試穿過。菲利普建議,當你在試穿泳衣時,要穿著內衣褲進行試穿?;丶液?,確保一定清洗內衣褲。
2.清潔新購買的泳衣。就所攜帶細菌量來說,購買一件被其他人試穿過的新泳衣,跟一件從二手商店購買的衣物沒有多大的差別。穿去沙灘前,先放進洗衣機里面洗一洗。肥皂水將去除那些細菌,否則它們將讓你生病。甚至對于男性來說,他們可能幾乎不會在試衣間里試穿泳褲,但清洗仍然重要。這些衣物的產地通常是國外,不單是被臟的手污染了,更是被滿布細菌的機械給污染了。
3.洗手。不單單清洗泳衣,清洗自己同樣重要。“碰完泳衣后,保護自己最重要的唯一方法就是洗手”,菲利普告訴郵報記者,“所以不要買完泳衣直接去吃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