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些原因,眾多的研究還展示了掌握多種語言對人的身體也很有好處——尤其是對大腦的健康作用。以下就是掌握雙語的優勢:
能夠有更好的“認知靈活性?!?/p>
1.根據一項新研究,掌握一門語言的人相比,與只從童年時期就開始學習兩門外語的老年人似乎有更好的認知靈活性——也就是說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環境和突發狀況。參與這項研究的參與者被要求完成認知靈活性任務
掌握單語和雙語的成年人都能完成任務,而掌握雙語的成年人做的更迅速,并且他們大腦的使用能源消耗較少。
他們的大腦在老年時期依舊保持敏銳。
與單語者相比,他們會用不同的方式來理解某個詞。
3.根據一項心理科學研究,掌握兩種語言的人處理某些詞的速度要更快一些,特別是如果該詞在兩種語言中具有相同意思的時候。研究人員使用眼動技術發現,掌握雙語的人看“同源詞”所花的時間更少——指在兩種語言中具有相同含義的詞,如英語和荷蘭語的“運動”一詞——這表明他們的大腦需要更少的時間來處理這些詞
雖然不會杜絕老年癡呆癥,但會導致病發的延遲。
4.根據在2011年美國科學進步協會上提出的研究結果,每個老年人都有可能患老年癡呆癥,但掌握雙語的人可以延長四到五年的時間。這項研究包括450名老年癡呆癥患者,其中一半是掌握雙語的。
作為孩子,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強。
他們的大腦轉換得更快。
6.根據《兒童發展》上的研究,掌握雙語的孩子在進行任務時大腦的切換速度更快一些。這項研究讓具有雙語和單語能力的兒童看電腦屏幕上的動物或圖像的顏色。當孩子們被要求按一個按鈕將動物圖象切換到顏色的時候,掌握雙語的孩子的速度要快一些。
他們可以利用另一種語言的思維方式來做出更好的決策。
7.2012年的一項心理研究表明,當人們用另一種語言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時,他們更可能做出理性的決定。因為人們天生厭惡損失,他們傾向于作出將損失最小化的決定。但是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當人們用另一種語言的思維方式考慮問題時可以帶來差異感——這能幫助他們做更明智、不情緒化的決策。“也許是因為外國語言不會像母語那樣產生情感共鳴,”研究人員在一份聲明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