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酢漿草,因為其作用和功效,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被人們使用。那么,酢漿草究竟具有怎么樣的功效與作用呢?讓我們一起研究一下。
【別名】酸箕(李當之《藥錄》),三葉酸草(《千金方》),醋母草、鳩酸草、小酸茅(《唐本草》),雀林草(《外臺秘要方》),酸漿、赤孫施(《本草圖經》),醋啾啾、田字草(《百一選方》),酸漿草(《履巉巖本草》),雀兒草、酸母草(《永類鈐方》),酸餃草(《滇南本草》),小酸苗(《品匯精要》),酸草(《摘元方》),三葉酸、三角酸、雀兒酸(《綱目》),酸迷迷草(《綱目拾遺》),斑鳩草、酸味草(《生草藥性備要》),三葉酸漿(《植物名實圖考》),酸酸草(《分類草藥性》),酸斑莧(《嶺南采藥錄》),咸酸草、酸酢草(《福
【來源】為酢漿草科植物酢漿草的全草。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莖匍匐或斜升,多分枝,長達50厘米,上被疏長毛,節節生根。葉互生,掌狀復葉,葉柄長2.5~5厘米;托葉與葉柄連生,形小;小葉3枚,倒心臟形,長達5~10毫米,無柄。花1至數朵成腋生的傘形花序,花序柄與葉柄等長;苞片線形;萼片5,花瓣5,黃色,倒卵形;雄蕊10,花絲下部聯合成筒;子房心皮5,5室,花柱5,離生,柱頭頭狀。蒴果近圓柱形,長1~1.5厘米,有5棱,被柔毛,熟時裂開將種子彈出。種子小,扁卵形,褐色。花期5~7月。
【生境分布】生于耕地、荒地或路旁。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化學成份】莖葉含多量草酸鹽。另有謂葉含檸檬酸及大量酒石酸,莖含蘋果酸。
【藥理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對大腸桿菌則無效;此植物據云對羊有毒。同屬植物毛茛酢漿草能傷害家畜腎臟,使血中非蛋白氮明顯升高。
【性味】酸,寒。
【歸經】《得配本草》:"入手陽明、太陽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散瘀,消腫解毒。治泄瀉,痢疾,黃疸,淋病,赤白帶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疔瘡,癰腫,疥癬,痔疾,脫肛,跌打損傷,湯火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鮮者1~2兩);搗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搗敷、搗汁涂、調敷或煎水漱口。
【附方】①治水瀉:酸漿草三錢沖,加紅糖蒸服。(《云南中醫驗方》)
【臨床應用】①治療失眠
【摘錄】《*辭典》
【出處】清熱利濕;涼血散瘀;解毒消腫
通過本篇文章對酢漿草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于酢漿草的相關作用和食用方法等。酢漿草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了酢漿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