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蓍草是中藥當中非常常見的一種,也是經常使用的一種藥物。它在治療很多疾病方面有著奇特的效果和作用,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述一些中藥洋蓍草的作用。
【別名】鋸草(《中國藥植圖鑒》),蜈蚣蒿、一苗蒿(《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
千葉蓍
的全草
。6~8月采收。割下帶有花序的全草,陰干。【原形態】多年生草本。莖單一,高35~50厘米,被白柔毛。根出葉有短柄,莖生葉無柄,互生,長圓形至長圓狀線形,長達15厘米,寬達3厘米,2~3回羽狀分裂,裂片細小,先端尖。頭狀花序排列呈傘房狀,總苞倒卵形,長4~5毫米,寬3~4毫米;總苞片長圓形,干膜質,多列;各頭狀花的周緣有5(偶為4或6)個具舌狀花冠的邊花,花冠片粉紅色或稀為白色,橢圓形至卵圓形,先端三淺裂,長寬均3毫米左右;頭狀花的心花筒狀,兩性,先端5裂,子房下位,花托具托片。瘦果扁形,邊緣有翼。花期6~8月。
【生境分布】生于河岸砂質或石質地帶.分布東北、華北等地。
【化學成份】揮發油是千葉蓍的重要成分。花蕾或盛開的花中揮發油最多,葉中次之,莖則極少。揮發油中特別重要的成分是薁。一般以揮發油和薁的含量作為判定本藥質量的標準,但此植物的揮發油中,有的并不含薁,特別是山區野生的植物。揮發油中除含薁外,還有l-α-及d-α-蒎烯、β-蒎烯,l-檸檬烯、l-龍腦、龍腦的乙酸酯和其他酯、l-樟腦、1,8-桉葉素、丁香油酚、側柏酮、石竹烯、水楊酸、纈草酸、異纈草酸、甲酸、乙酸、甲醇、乙醇、甲醛、糠醛、丙酮等。
【藥理作用】①止血作用
【性味】《陜西中草藥》:"甘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和血調經。治癰癤腫毒,跌打損傷,痔瘡出血,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浸酒。外用:鮮品搗敷。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中國藥植圖鑒》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洋蓍草有了一定的了解,洋蓍草對于人體健康非常的有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