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葉在我們的生活中松葉因為具有極高的醫藥價值受到了我們的關注。下面我們來具體的看一下松葉是什么?
【別名】 豬鬃松葉(《圣惠方》),松毛(《簡便單方》),山松須(《生草藥性備要》),松針(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為松科植物 油松 或 馬尾松、云南松 等的 葉 。全年可采,以臘月采者最好。采后曬干,放置干燥處。
【性狀】 干燥的松葉呈針狀,長約12~18厘米,粗約0.1厘米,兩葉并成一束,外包有長約0.5厘米的葉鞘,呈黑褐色。中央有長細溝,表面光滑,灰暗綠色,質輕脆,臭微。
【化學成份】 馬尾松葉含揮發油(α-蒎烯及β-蒎烯、莰烯等)、黃酮類(槲皮素、山柰酚等)、樹脂。
【性味】 ①《別錄》:"味苦,溫。"
【歸經】 《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經。"
【功能主治】 祛風燥濕,殺蟲,止癢。治風濕痿痹,跌打損傷,失眠,浮腫,濕瘡,疥癬。并能防治流腦,流感,鉤蟲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葉1~2兩);或浸酒。外用:煎水洗。
【附方】 ①治腳弱十二風,痹不能行:松葉六十斤,細切之,以水四石,煮取四斗九升,以釀五斗米,如常法;別煮松葉汁以漬米并饋飯,泥釀封頭,七日發。澄飲之取醉。(《千金方》松葉酒)
【各家論述】 《本草匯言》:"松毛,去風濕,療癬癩惡瘡之藥也。性燥質利,炒黑善去風濕,頑癬濕爛,浸漬不干,并敷冬月凍瘡。生取搗爛作丸,能治大風癩疾,或歷節風痛,或腳氣痿痹,或頭風頭痛等證。以上數病,凡關風濕致患者相宜,倘因血虛風燥致病者禁用之。"
【臨床應用】 ①預防感冒
【摘錄】 《*辭典》
【出處】 出自《本草經集注》。
上文就是對松葉的功效與作用的詳細介紹,在對它選擇的時候,注意用量,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