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慈竹葉對一些疾病具有獨特的療效,其實,慈竹葉的神奇的功效遠不止于此,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述一下慈竹葉的功效。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
慈竹
的葉
或卷而未放的嫩葉
(慈竹葉)。全年可采。摘下嫩葉,曬干或鮮用。【原形態】慈竹(《竹譜詳錄》),又名:子母竹(任昉《述異記》),義竹、孝竹(《竹譜詳錄》),甜慈、酒米慈、釣魚慈、叢竹。
【生境分布】生于平地或低丘。分布四川、貴州、湖南、湖北、陜西。產四川、貴州等地。
【性狀】干燥葉片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1~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租糙,常有小鋸齒,質薄,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面灰綠色,具微毛,次脈5~10對,小橫脈不存在;葉柄長約2~3毫米;有時帶有細枝。
【性味】《四川中藥志》:"味甘苦,性涼,無毒。"
【功能主治】①《草木便方》:"葉:治熱淋、尿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
【附方】治初起濁癥:慈竹心搗絨,合酒煨服。(《重慶草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于《草木便方》
慈竹葉的功效與作用多種多樣,我們應該根據體質癥狀的不同來選擇合適的食用方法等。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在有空的時候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